尿激酶胸腔内注射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粘连的.pdf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粘连的.pdf

ID:52936081

大小:60.1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粘连的.pdf_第1页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粘连的.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粘连的.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90·江西医药2006年第41卷第5期得较明显的治疗效果,短期有效率73.3%,高于一般抗病毒治疗的远期效果。文献报道的抗病毒有效率,其持续有效率均高于干4参考文献扰素、拉米夫定治疗组。抗病毒序贯治疗组费用与1MannsMP.CurrentstateofinterferontherapyinthetreatmentofchronichepatitisB.SeminLiverDis,2002,22(Suppl1):7其它组比较无明显增加,但其成本效益远远优于其2KiyosawaK,TanakaE.Strategyforl

2、amivudine-resistantYMDDmu-它两组,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tant-associatedchronichepatitisB.JGastroenterol,2001,36:139本文观察到LM在临床使用长期用药发生3LiawYF.Managementof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eisB.JCastr-YMDD变异率高于抗病毒序贯治疗组,与文献报道centerolHepatol,2002,17:406相符合[5],为了减少LM耐药性的出现,可以联合或4LiawYF,ChienRn

3、,YenCT,etal.AcuteexacerbationandhepatitisBvirusclearanceafteremergenceofYMDDmotifmutationduring序贯用药,观察到α-干扰素与拉米夫定两者序贯用lamivudinetherapy.Hepatology,1999,30(2):567药治疗的病人,一方面对HBVDNA高水平复制患5张春平.杜玉琼.钟亚玲.拉米夫定治疗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者,有明显的抗病毒疗效,另一方面可减少甚至阻止的动态观察.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34拉

4、米夫定耐药性的出现,与文献报道相符合[6],从而6宋家武,张国,林建国,等.一种新的拉米夫定及干扰素联合疗法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0):593避免停用拉米夫定后使病情反复甚至加重,提高了(收稿日期2006-03-07修回日期2006-04-14)尿激酶胸腔内注射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粘连的体会李鹰戴希友黎荣钟玲刘辉(江西省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萍乡,337055)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粘连的效果。方法将4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用生

5、理盐水20ml加尿激酶10万u于每次抽液后行胸腔内注射,对照组20例用生理盐水20ml于每次抽液后行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束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对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粘连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尿激酶;胸膜肥厚;粘连中图分类号:R521.7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1.2方法:两组病人均在正规抗痨、对症及营养支持其愈后有相当一部分遗留胸膜肥厚与粘连,产生限的基础上给予胸膜腔穿刺抽液辅助治疗,抽液前行

6、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我院自2004年B超检查定位穿刺点。治疗组于每次抽液后注入生1月开始采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的方法,并与对照理盐水20ml加尿激酶10万u,注药后让患者向各组比较。现报道如下:个方向反复转动体位,使药液与胸膜充分接触。对1对象与方法照组于每次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同样让患者1.1对象:发病至确诊不超过3周,中等量以上胸腔向各个方向反复转动体位。(两组患者每次抽液量积液,肺内无活动性结核病变的单纯性结核性渗出最大均不超过1500ml),直至B超显示积液厚度小性胸膜炎,入院前未经抗痨及胸腔内注

7、射药物治疗;于1cm,经反复观察不再增长则停止抽液。术后1个X线片提示无胸膜粘连;B超提示胸腔内有纤维凝月进行CT常规扫描,选胸膜最厚部位进行高分辩块,纤维分隔,无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的率薄层扫描,测量胸膜厚度;摄X线片评估胸膜粘4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连。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8~74岁,平均38.32结果岁。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4~60岁,治疗组平均注药次数(4.6±1.2)次,胸液平均吸平均38.5岁。两组病人一般情况相当,具有可比性。收时间(22±2.5)d,

8、对照组(21±2)d,两组无显著差江西医药2006年第41卷第5期·291·异。两组胸膜粘连发生率,治疗组为10%,对照组为用的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蝮蛇抗栓酶、东菱克栓45%。经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总抽酶、降纤酶、糖皮质激素、糜蛋白酶等等。国内外大量液量,胸膜厚度详见附表。研究证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