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周敦颐.ppt

《爱莲说》---周敦颐.ppt

ID:52953790

大小:2.68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4-15

《爱莲说》---周敦颐.ppt_第1页
《爱莲说》---周敦颐.ppt_第2页
《爱莲说》---周敦颐.ppt_第3页
《爱莲说》---周敦颐.ppt_第4页
《爱莲说》---周敦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爱莲说》---周敦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爱莲说》周敦颐讲解:李晓月学习目的:①认识作者。熟读文章,直至背诵;②结合注释,疏通文意;③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衬托、对比、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熟读课文易错字音及生字周敦(dūn)颐(yí)可爱者甚蕃(fán)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噫(yī)陶后鲜(xiǎn)有闻文题解析莲,又称荷、芙蕖(q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hàndàn),已开的花朵称鞭蕖。莲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

2、观赏。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印度的国花。文题解析“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悟,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在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如:《捕蛇者说》、《师说》、《少年中国说》、《黄生借书说》、《问说》、《马说》(“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写作背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

3、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liáo)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jī),历来为人所传诵。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敦实,实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五子之一。〈北宋五子:周敦颐、邵(shào)雍、张载、程颢(hào)、程颐。〉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晚年定居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所创学派称“濂学”。与韩愈、李宽、李士真、朱

4、熹、张栻、黄干祠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太极图说》、《易通》、《周元公集》、《通书》等。文段解析讲解文章①对比:把莲花和菊花进行对比,把牡丹和莲花进行对比。用菊的高洁衬托出莲的清高、不慕名利。(正衬)用牡丹的高贵衬托出莲花的正直、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反衬)正衬: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反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写作手法讲解文章从文中找出表达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②莲的品质:高洁,圣洁,坚贞,正直,清高,不闭塞,方正刚直,处世简易,卓然挺立,端庄自重,清新脱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傲,不向世俗屈服,不向达观

5、贵人献媚。讲解文章③借物喻人(象征):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讲解文章④托物言志:一、托什么样的“物”。作者所托之物,即所爱之莲花。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它具有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它具有特立独行,正直不阿,豁达大度的特点。它“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气远播,更显得清幽,笔

6、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它资质过人,端庄自重,美名远扬。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它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去玩弄,它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君子。讲解文章二、“怎样”托物。托物言志,是托物在前,言志在后,志往往蕴含在所托之“物”中,“言志”需对所托之物进行描述,通过描述暗示所言之志。那么,周敦颐是怎样托物的呢?㈠从多角度描写所托之物。一是写生长环境,二是写生长形态,三是写其香气,四是再写仪表气质,五是写高贵的品格。㈡(正衬)(反衬)进行对比评述肯定所托之物。作者先用三个比喻句构成一组排比,评价三种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7、者也”,肯定莲的君子形象。再用三个议论、抒情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评论现实,表达感慨。讲解文章三、言什么样的“志”。作者通过对“莲”、“菊”和“牡丹”的描写、评论和抒情,要表达什么样的“志”呢?㈠不做陶渊明式的“隐逸者”。陶渊明的“菊之爱”可以做两重理解,一是像“我”一样保持了人格的独立,二是做消极避世的“隐逸者”。相对陶渊明的“菊之爱”,“我”的“莲之爱”更高一筹。“我”既能保持人格的独立,也不做消极的避世者,而是积极入世,努力有所作为。㈡不做追逐名利的“富贵者”。世俗是一塘“淤泥”,世人都追逐功名

8、富贵,“世人盛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对此表示了鄙视和厌恶,不做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