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GIS的延河流域土壤侵蚀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pdf

基于WebGIS的延河流域土壤侵蚀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pdf

ID:53028797

大小:513.4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4

基于WebGIS的延河流域土壤侵蚀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pdf_第1页
基于WebGIS的延河流域土壤侵蚀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pdf_第2页
基于WebGIS的延河流域土壤侵蚀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于WebGIS的延河流域土壤侵蚀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6月地理空间信息Jun.。2015第13卷第3期(《)SPAT1AI_lNOI{MATl()Vo1.13。No.3doi:10.3969/i.i一基于WebGIS的延河流域土壤侵蚀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胡文敏,周卫军。,谢红霞,余德,莫剑(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0;2.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延河流域信息发布系统是利用先进的Web开发技术和GIS功能组件设计实现的一套具有地图浏览、空间查询分析和专题图绘制等功能的WebGIS应用系统,系统实现了空间信息和GIS应用模型的网络部分共享的协同工作,从而提高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调查、监

2、测、管理和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工作的技术水平,为延河流域水土流失快速调查、动态监测分析评价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服务。关键词:WebGIS;土壤侵蚀;SuperMap;CSLE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l672—4623(20l5)03~0085—02延河流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土地沙2)实现流域土壤侵蚀相关因子多年原始数据的查化等生态问题突出_1】。改革开放以来,延河流域水土询和数据处理方法的解释。保持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并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3)流域土壤侵蚀模型(chinesesoillossequation,但是,水土保持调查的信息来源主要通过现场实地勘

3、CSLE)演算】,实现土壤侵蚀评价过程的可视化和用测调查取得l2j,人力物力投入大,历时也较长,且难户对可评价因子计算结果的查询。以在大范围内进行各地域间调查结果的可比性评价【3J。4)通过对流域历年土壤侵蚀结果以及相关因子的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在GIS支分析,综合评价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果以及相关因子持下,通过建立土壤侵蚀因子数据库l4】,用土壤侵蚀模作用大小,为水土保持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型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是区域和大中流域土壤侵2系统设计蚀评价研究的基本趋势】。建立流域土壤侵蚀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准确地提供流域内土壤侵蚀信息,为指2.1系统组成导区域水土流失调查监

4、测、预测、评价及其综合规划延河流域土壤侵蚀信息发布系统主要由4个模块治理工作提供了可能l6]。延河流域信息发布系统是利组成,分别是地图发布模块、数据查询模块、模型演用先进的Web开发技术和GIS功能组件设计实现的一算模块、数据维护与打印输出模块l8】,系统的组成和套具有地图浏览、空间查询分析和专题图绘制等功能总体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的WebGIS应用系统,实现空间信息和GIS应用模型1)地图发布模块:主要用于储存与土壤侵蚀有关的网络共享及部分协同工作。系统采用MicrosoftVisual的图形图像信息,包括区域概况相关图件(DEM图、Studio2005、SuperMapObJect20

5、08作为开发工具。行政区划图等)、土壤侵蚀评价图、各种矢量图(雨量站点分布图、水系分布图等)及各类专题图等,并根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据实际需要对图形图像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延河流域土壤侵蚀信息发布系统是基于WebGIS2)数据查询模块:用于储存土壤侵蚀有关的数据的专业信息网络发布平台I,除具有普通GIS系统所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数据(自然地理概况)、监测数据应有的图形管理、数据查询、打印出图等基本功~g#l-,(日降雨量)和文本文件(模型描述)等,并根据实际还可以实现流域土壤侵蚀模型演算、相关因子分析、需要实现对数据信息的科学管理。因子差值等独特功能。其任务主要有4个方面:3)模型演算模块:主要

6、建立了基于SuperMap土1)实现延河流域自然环境概况信息发布,方便用壤侵蚀模型(chinesesoillossequation,CSLE),以及户快速获取流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河流水系、行降雨侵蚀因子()、土壤可蚀因子()、坡度(S)坡政区划等背景信息。长(L)因子、生物措施因子()、工程措施因子(E)、收稿日期:21)t4-04—02项目来源:{尔然¨≯蛾jlf41f)㈨·98·地理空间信息1)渤海国聚落址为古渤海国一般居民点,相当于方文物,2005(31:50—55[2】张全喜.浅谈我国的大遗址保护科教文汇(上旬刊),当代村镇模式,历经千余年沧桑,时至今日,当时的2010(8)2

7、2:201—202人文景观大多不复存在,但历史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3】刘建国,王琳空间分析技术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卟遥感富,理应得到传承。对渤海国遗址的开发与保护应当信息,2006(3):51—53受到重视,如将渤海国遗址的规模、出土文物、相关[4]李亚,马小青.对邯郸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状况的思考U1.邯史实写入该村镇史志.代代相传。相对较大、出土文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3):1—7[5】贺辉.有关中国大遗址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