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模式思考.doc

[精品]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模式思考.doc

ID:53055962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1

[精品]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模式思考.doc_第1页
[精品]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模式思考.doc_第2页
[精品]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模式思考.doc_第3页
[精品]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模式思考.doc_第4页
[精品]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模式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模式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模式思考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模式思考摘耍:目前我国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迅速壮大,然而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却有限,而且创新成果市场转化率偏低。为解决这一矛盾,根据激励要站在对方利益的角度而不耍站在自己的方向这一思想,提出了针对创新型人才特点的四种激励模式。关键词:企业创新;创新人才;激励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99-02二^一世纪全球经济形态已转变为以创新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知识与科技的层面,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得及维持竟争优

2、势的关键。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创新型人才对于企业具有异常重耍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对创新型人才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创新,而保持这种生命力就必须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目前,我国各大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普遍釆用物质激励即高薪养才的形式,但由于诸多原因使得高素质创新人才在企业中的流失严重,激励效果不明显。因此,探索适用于我国企业的创新型人才激励模式具有非常重耍的意义。1文献回顾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创新型人才的激励问题,首先回顾一下关于创新型人才定义的研究。对创新型人才的相关研究可分

3、为两类:第一类选取创新型人才中具有典型代表的一部分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第二类则将创新型人才整体作为研究对彖。前者由于研究对象是特定的人群,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定义比较清楚明确。后者则指向所有的创新型人才,概念范围较广,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是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发现,“创新型人才”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创新型成果的出现。其次,关于创新型人才激励方法的研究也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针对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创新人才的激励模式研究;第二类是从我国或者特定地区整体层面上对

4、创新型人才政策激励研究。其屮第一类研究又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为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企业发展使用的创新型人才整体激励模式;另一部分主要关注于影响创新型人才激励效果的因素,包括评价维度、企业绩效等。本文属于第一类研究,即探索适用于企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激励模式。2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2.1我国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增长迅速近年来,各大企业都竞相花高价引进人才,同吋加强校企、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合作,在企业屮已经形成了重视人才的环境,创新型人才队伍也在迅速扩大,加之近年來高校的扩招,一大批具有高学历的本科

5、生和研究生纷纷投入社会,提高了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比例。张翔,王璨(2013)指出,截至2012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4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82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2012年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中所拥有的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为63.83万人,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为211.65万人,高等院校中的科技活动人员为57.12万人,其他的机构如三资、民营企业等科技活动人员为137.14万人。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所占分额最大,而且比例还在逐年上升。这与近年来企业间竟争的加剧

6、,且有转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趋势相关。2.2高科技创新成果不足面对企业H益增长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相应的创新成果却并没有预期中的丰富。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年的一项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国内申请发明专利的项目中,中药、食品、化学、土木工程占据申请数量榜的前儿位。而国外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高科技领域,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企业高科技创新成果数量远远低于国外企业。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现有人才的激励力度不够,激励机制不适宜,导致创新人才的潜力没有完全激发。2.3科技

7、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力度不够按全国平均水平來说,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不到20%,最终形成产业的只有5%左右,这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也低于印度50%的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根据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课题组的调查,我国科研成果转换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为零的占74.50%。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与对创新型人才的引导激励模式有关,大批的创新成果与市场脱节,说明我们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一味追求创新成果数量,而忽视成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得从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引导模式开始

8、转变。3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对策陈春花(2010)指出激励永远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做,不要站在自己的方向。这一观点为本文提出了很好的分析视角,纵观现有企业的激励措施,虽然对创新型人才的各方待遇都给予了很高的标准,但是否符合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是否真正满足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否真正完全从创新型人才的利益角度出发还有待考察。虽说,激励机制的本质属性是激励相容,但假如有一种很好的方式使得企业的创新型人才全力以赴地创造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