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孟子两章》练习题一(中考题集锦)_5.doc

2013《孟子两章》练习题一(中考题集锦)_5.doc

ID:53145

大小:191.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7-04-29

2013《孟子两章》练习题一(中考题集锦)_5.doc_第1页
2013《孟子两章》练习题一(中考题集锦)_5.doc_第2页
2013《孟子两章》练习题一(中考题集锦)_5.doc_第3页
2013《孟子两章》练习题一(中考题集锦)_5.doc_第4页
2013《孟子两章》练习题一(中考题集锦)_5.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孟子两章》练习题一(中考题集锦)_5.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孟子两章》练习题一(中考题集锦)(2013-02-1316:16:45)2003-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2003年山东淄博市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6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2.

2、解释加点的字。(3分)①衡()于虑②而后喻()③以光()先帝遗德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3分)参考答案:1、阻塞,梗塞(被人)了解,明白发扬光大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志士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二、2004年泰安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

3、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译: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译: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答:甲文的主要观点:乙问的主要观点:共同特点:参考答案:5、同“弼”,辅佐边境6、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防患于未然卒章显志三、2004年贵阳实验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①故②是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5、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惟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参考答案:1.①所以②这种人(每个1分)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

6、萎靡死亡。3.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每点1分)4.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四、2004年江苏镇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3分)[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是亦不可以已乎③然则何时而乐耶④微斯人,吾谁与归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9.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3分)10.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