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文化 通山山歌.doc

咸宁市文化 通山山歌.doc

ID:53263466

大小:21.6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02

咸宁市文化 通山山歌.doc_第1页
咸宁市文化 通山山歌.doc_第2页
咸宁市文化 通山山歌.doc_第3页
咸宁市文化 通山山歌.doc_第4页
咸宁市文化 通山山歌.doc_第5页
咸宁市文化 通山山歌.doc_第6页
咸宁市文化 通山山歌.doc_第7页
咸宁市文化 通山山歌.doc_第8页
咸宁市文化 通山山歌.doc_第9页
资源描述:

《咸宁市文化 通山山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山山歌通山县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通山人民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山歌、山鼓。  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当地人民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腔调和方言土语唱出的民间歌曲。其唱腔丰富表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哭腔山歌、盘歌、急口令等。山鼓是以“打山鼓”伴唱的民歌曲。通山县地广人稀,农忙时人们便自由组合集体劳动,劳动时,通常以打山鼓催工鼓劲。通山山鼓在山地劳动时称“挖山鼓”,地水田劳作时称“栽田鼓”。山鼓鼓音清脆,节奏缓急自由,鼓响歌起,满山鼓声满山歌,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子面。  通山人素有打山鼓、唱山歌的传统,清同治版《通山县志》载

2、:“山壁晴光,桥间夜色,渔歌樵唱,田鼓寺钟……”,樵歌指的是山歌,田鼓则指山鼓中的栽田鼓。  建国后,通山山歌,山鼓等民间文艺形式得到发展,近年来,通山县出现一股“山歌热”、“山鼓热”,促进了全县“两个文明”的建设。2006年,在咸宁市公布的首批1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通山县的“山鼓”、“山歌”等五项榜上有名;最近,“通山山鼓”(薅草锣鼓)与“李闯王传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定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山神歌通山神歌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格式十分讲究的民间音乐形式。一首神歌实际上是一首七言绝

3、句,所以人们又把吟唱神歌称作赛诗会。它的流传主要分布在老环城和厦铺一带。  通山神歌只在初一至元宵节期间吟唱,这是从有神歌以来的老规矩,后人一直效仿延袭。通山神歌在吟唱时声音高亢嘹亮,曲调婉转幽长。每到年节,族长就和族人商量,策划如何唱好今年神歌,以祝风调雨顺,族人安康。  神歌歌堂一般设在祠堂内,祠堂大厅燃起熊熊大火,堂上摆着神灵塑相和祖人牌位。大厅左侧坐着族人选出的主队歌手,大厅右侧坐着请来的客队歌手,两侧上方是伴奏。伴奏的乐器很简单,只有大鼓和大锣,唱完一句,以打击锣鼓作为过门。神歌的歌词除“神歌头”“十祝”是固定的词句之外,其

4、余都是即兴而吟。  神歌一般分为三部分,即请神(神歌头)、神歌(主题歌)、嘱神。  请神。神歌头各地不尽相同,老环城的为:“伏曦混沌开张,盘古天地人皇。有巢燧人继起,补天女娲仙娘……今晚叨陪龙案,奉请各位歌郎。切字谐音步韵,定要洗耳清详。开露银牙金口,各吟白雪华章。”神歌头只颂不唱,念完两句,击一声鼓,敲一声锣,再念下两句。颂毕,接着就进入主题歌。  神歌。主题歌一般是主队起头,他们先唱“请歌师”。如果客队领头人是方姓的,则他们可以这样吟唱:“叩请河南大驾宾(河南,方姓郡名),骚人与我共谈心。知君是个魁歌手,会唱古人与世情。”在这里主

5、队出的韵是“宾、心、情”,客队要步韵而歌,也可以这样吟唱:“堂中君是一贤宾,锦绣文章锦绣心。风雅诗人多妙语,愧吾难以答君情。”一个韵出来后有时要步唱数百首,主队不变,客队不能主动改变,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可唱了,可以翻韵,即取韵脚的谐音继续吟唱。通常用的韵有“来、才、开”,“歌、和、多”,“王、堂、章”等。如:“一声爆竹接春来,天地人和处处才。更喜陌头杨柳绿,向阳花木早荣开。”也可临时确定韵脚。唱到十二点后,东家要请夜宵,夜宵归来后由客队起韵,通常唱“家、茶、花”,以此来感谢东家。接着唱古人,通常用的韵有“高、豪、刀”,“关、山、难”,“

6、诗、书、词”,“君、声、文”等,有时还要唱1雪月。神歌唱到后半夜,通常要出现一个小热潮。有时两队比文弄墨,要求歌规严谨,满平满仄,如有差错,约定喝凉水以示体罚;有时相互挖苦,相互攻击,以此取笑娱乐。  嘱神。嘱神就是叮嘱神灵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族人幸福安康。一般根据族人居住顺序一户一户进行叮嘱神灵。嘱到哪家,哪家燃放爆竹奉上糖果敬神灵。每家每户叮嘱神灵后,歌师再向全族喝采(十祝):“一祝早登龙虎榜,文章定发少年人。名提金榜从今起,早步金阶保国门……十祝十全大吉庆,家家幸福乐天伦。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一本佳章奏上苍,玉皇接本喜

7、洋洋。南阳喜庆人增寿,富贵荣华万代长。”在一阵阵鞭炮声中神歌结束,并给请来的歌师奉送红包以示酬谢。通山山鼓咸宁地区通山县通山山鼓: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演唱时,鼓匠右手执扦击鼓,左手托着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调节出不同的音色。一名技艺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够打出数十种节奏迥然不同、情绪各异的鼓点子。山鼓之音响亮清脆,数里之外能闻其声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

8、》两大类此外还有一种《山锣鼓》。这种《山锣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间还挂有一面铜锣,左手执钟打锣,右手拿扦击鼓。山鼓的曲调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节奏性很强,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质朴热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种活跃劳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