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到“中国”——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pdf

从“舌尖”到“中国”——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pdf

ID:53273278

大小:250.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7

从“舌尖”到“中国”——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pdf_第1页
从“舌尖”到“中国”——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pdf_第2页
从“舌尖”到“中国”——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舌尖”到“中国”——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夺期一.粤姆介传捶{骁},、l,{I}绷{2《¨3i0j从“舌尖’’到“中国"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口常纾涵【摘要】《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因为它“隔着屏幕能闻见香气”的特点,更因为它通过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思维模式、相同的文化符号、共同的文化理念和共同的民族精神。以胡阿祥的“中国”概念为理论基础。从地理中国、历史中国和文化中国三方面阐释《舌尖上的中国》在构建国家认同中的作用。通过方言的使用和镜头的跳跃、文化符号的介绍、人物故事的解读和民族精神的呈现,《舌尖上的中国》实现了从视觉、味觉的呈现到情感的延伸再到文化的认同,进而实现了地理中国、历史中国和政治中国的认同。

2、【关键词】文化认同;国家认同;舌尖上的中国在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文化的交融一步步开自我身份的过程,也就是在自我之外寻找自我、反观阔着我们的视野。与此同时,全球化也为每个民族、自我的过程。”I23通过认同,人们在相互关系中可以增国家带来了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问题。每个人在加确定性、建设性的因素。“认同本质上是对自我根面临不同文化的冲击时,需要通过文化认同来实现源的不断追寻。对自我身份的不断追问,是对人类自自我的身份认同;而民族和国家则需要以历史、习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探究,是对生命意义的终俗、民族精神的认同来实现国家认同,促进国家的发极关怀。”[23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文化认同。就是指

3、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出天然食材与人工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制作的巧妙融合,唤起了身处食品安全忧患中的国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人对本土食文化最自然最淳朴的记忆。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认同的依据。认同是文化固有的基本功能之一。美食节目,它没有加入过多的商业元素,对美食的介拥有共同的文化,往往是民族认同、社会认同的基绍不是流于表面,而是更多地融人对中国文化的诠础。”《舌尖上的中国》正是以“食文化”这个中华民族的释。另一方面,不同于其他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它从共同文化构建了文化认同的基础。崔新建认为,从类平民化的视角切入,完美地

4、结合了精英兴趣和大众型上看,认同包括民族认同、种族认同、社会认同、自1:3味,大大扩展了收看对象.为实现从文化认同到国我认同、文化认同等多种类型,但他认为这些认同的家认同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核心是文化认同。“一方面,是因为在民族认同、社会学者陆哗的实证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大众认同和自我认同中都包含着文化认同的内容:另一传播媒介无论在公众对社会凝聚力的主观感知方方面,认同所蕴含的身份或角色合法性.都离不开文面,还是对公众的国家认同,都可能产生一定的直接化。身份、角色、合法性,都只能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影响。”口事实上,根据网络上以及国内外专家对《舌尖具有意义。即使是与认同不可分割的自我概念,

5、从根上的中国》的一致好评,可以明显看出国人对它的认本上说也是文化的产物。”[21可。这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在公众对国家的认同构笔者赞同崔新建文化认同的概念,并且认为国建中着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家认同也包括在认同范围之内.而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核心。一方面是因为国家认同中包含着文化一、概念辨析认同。比如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国家认同过程中,不仅仅强调肤色等生理特征的不同,而且中国人更强调“一般说来,认同就是指对共同或相同的东西进“龙的传人”这一文化概念的认同。另一方面,正如崔行确认。认同的过程,就是人们通过他人或社会确认新建所说。认同所蕴含的身份或角色合法性。都离不22郝向盛者夺期差爨传捧一(2

6、0{,Xl,《j*l}开文化。身份、角色、合法性,都只能在一定的文化中认同的危机,而文化冲突的最终结果又总是强化了才具有意义。人们的文化认同。”因此,使用不同地区的方言,会增胡阿祥在《何谓历史,何谓中国》一文中,分别从加各地区人们对自身所处地域的文化认同,并且进地理概念、文化概念和政治概念等方面对“中国”概一步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在更大范围内认可和念的由来、历史做了梳理。包容不同的文化。对于中国这个地域广阔的国家而在地理概念上,先秦时期,“中国已经成为诸夏言.增进各个地区的文化认可和包容,无疑有着重要国家的共同称号,成为拥有共同地域的专称”。l3历史的作用。上,作为地域概念使用的“中国”

7、随着中国地域范围以镜头的跳跃和原生态的语言展现不同地区的不断扩大而改变.非汉族建立的国家也往往自称的食文化,使得《舌尖上的中国》充分反映了中国“中国”。从这个角度理解,地理中国不是哪一族的中人以物载情的思维习惯:对于食客来说,能吃到纪国而是各族共有的中国。录片中介绍的食物是尝到了正宗的家乡味、地方文化中国的概念较为宽泛。先秦时期,文化概念味,而对于观众,尤其是远在家乡之外的人来说,的“中国”是一种美称,是“其人泽聪明睿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