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

ID:5336386

大小:302.9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8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_第1页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_第2页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_第3页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_第4页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1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2期文章编号:1001-4918(2011)02-0216-223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123刘霞赵景欣师保国(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2.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250014;3.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037)摘要:近年来,歧视研究领域中的“强势心理学”现象开始减弱,研究者们逐渐重视弱势群体自身对于歧视现象的知觉与反应。本文在整合歧视知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就歧视知觉的概念内涵、测量进行阐述;继而从“风险

2、”与“弹性”两个方面,分别探讨歧视知觉的消极影响效应与间接性的积极影响效应;最后从整合的视角,对歧视知觉影响效应的内在机制———拒绝认同理论进行讨论。未来歧视知觉领域的研究将会进一步细化群体成员资格;重视考察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的作用差异;加强探讨个体水平的中介变量的作用;更多关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问题。关键词:歧视知觉;影响效应;群体成员资格;拒绝认同模型尽管社会不公平现象对于弱势群体的身心发展行为动作,也可以表现为拒绝性的态度或者某些不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歧合理的社会制度等(Majoretal

3、.,2002;Pascoeet视的大量研究并没有从被歧视者的角度进行考察,al.,2009;Tom,2006)。歧视知觉涉及直接与群体而主要从歧视的来源———优势群体的角度进行探成员资格相关的主观体验,虽然目前无法确定歧视讨。为此,Branscombe等人在总结该领域的研究时,知觉是否真正反映了客观歧视,但其作为弱势群体将这段时期的研究称为“强势心理学”研究,这些研成员的一种“重要心理现实”(Dion&Kawakami),究主要关注优势群体存在的偏见、刻板印象等,很少已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正如Dion等涉及到弱势

4、群体的心理感受(Branscombe,Schmitt,(1996)所强调的,与客观歧视相比,正是歧视知觉&Harvey,1999)。最近几年,歧视研究中的“强势这一“心理现实”作为实际的变量影响着个体的心心理学”现象开始减弱,被歧视的目标———弱势群理与行为。体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研究者开始关注弱势群体1歧视知觉的测量与水平对于歧视现象的知觉与反应,对歧视知觉及其影响效应进行了一系列探讨(Pascoe&Richman,2009;现实生活中,歧视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涉及的范Tom,2006;Mesch,Turjeman,&

5、Fishman,2008;蔺围非常广泛。从程度上来看,歧视的形式既可以是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2009;方晓义,范兴轻微的忽略某人,也可以是恶劣的身体伤害,程度不华,刘杨,2008),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等。从歧视行为的可见性来看,歧视形式可以是微为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歧视知觉的内在本质、逐步消妙、模糊的,也可以是公开、外显的。与外显的歧视除和缓解外界客观歧视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相比,歧视的模糊形式很难觉察,但其对个体的伤害歧视知觉主要是相对于客观歧视而言的主观体并不因此而减弱,例如制度上的歧视,虽然有时很难

6、验,指个体知觉到由于自己所属的群体成员资格被知觉,但其危害性却非常大。目前,由于性别、种(groupmembership)而受到的不公正的消极性或者族、年龄等各种偏见越来越不被社会接受,歧视行为伤害性对待,这种不公正的对待可以表现为实际的变得更加微妙和模糊,他人从表面很难看到,更多是*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09YJCXLX01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号:04JZD0026);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经费资助;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

7、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0YJCXLX039);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通讯作者:赵景欣,Email:jingxinzhao@126.com;刘霞,E-mail:liuxia@bnu.edu.cn216刘霞赵景欣师保国: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处于具体情境下的被歧视者才能知觉和感受到这种己所在群体所受歧视现象的判断不一致,被称为个伤害性行为。由此,从被歧视者的角度测查个体的体与群体歧视知觉的矛盾现象(personal-groupdis-主观歧视知觉越来越重要。criminationdiscrepancy,PGD

8、D)。1.1歧视知觉的测量Crosby(1984)最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界定,他从理论上讲,歧视研究需要对歧视经历进行客通过对性别歧视知觉进行研究发现,女性通常认为观测量。但这种研究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不仅需要其他女性在工作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歧视,而自己本考虑到歧视者持有偏见的客观历史,还需要决定歧身却很少受到歧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