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序

《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序

ID:5349266

大小:136.9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序_第1页
《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序_第2页
资源描述:

《《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執拗的低音——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序王汎森二○一一年三月,我應復旦大學之邀,擔任光華講座,進行四場演講。當初即言明講座的成果要集結成一本書。我最初的計畫是在講完之後,好整以暇,慢慢地將四篇文章寫出;然而演講之後,我雖曾寫過幾章,但是也有一部分只能退而求其次修改錄音稿。所幸復旦大學歷史系的博士生錢雲程度很高,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這個講座的主題,事實上是我在接受復旦大學邀請時突然跳出腦海的。我當時覺得手中正在做的幾個研究,及一些對史學研究的視野及方法論的關懷,似乎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即「執拗的低音」。一、何謂「低音」?由於這個書名是後起的,所以

2、我採取的是非常寬鬆的定義。最初的設想只是想重訪近百年來被新派論述所壓抑下去的聲音,但是後來我決定將被忽略而仍具有重要性的思維方式、觀念等也包括進來討論。本文所說的「低音」大致是四個層面:一是省視被近代學術及思潮一層又一層複寫、掩蔽、遮蓋、邊緣化,或屬於潛流的質素。二是對歷史研究而言,「創造性轉化」與「消耗性轉換」的同一性,以及它對歷史研究造成「意義倒置謬誤」的現象。它還包括一些無所不在的學術框架,一些無所不在的假設——假設西方是普遍的,中國的歷史是個案的。三是方法或視野上面的問題,譬如後見之明之類的思維如何影響我們的史學。四是一些長期以來被認

3、為具有永恆性,在近代卻被長期忽略的主題。這一個世紀以來,關於新舊思想的爭論,大部分都把「史實的重建」和「價值的判斷」混在一起。新派人物因為鄙棄保守派人物的思想,對他們的學術觀點也一概否定。保守派人物也常常反過來做同樣的事情。對於一個歷史學者而言,這兩者都不是健康的態度,值得重訪。當然這兩者之中,又以前者的情形更為嚴重。這一百年來,新派逐漸成為主流論述,舊派對於歷史文化的看法卻因其思想保守,而常常被連帶地掃到歷史的邊緣,成為被否定,或隱蔽的層面。在這裡我要強調幾件事。第一、我個人的研究主題之一便是中國近代的新學術,我深深相信近代學問的進步,仍然

4、以新學術之建立為主。譬如用西方嚴格的語言學知識對中國傳統的語言音韻學做出的創新,或如胡適(1891-1962)所說:「治國學必須要打破閉關孤立的態度」(《國學季刊》發刊宣言),都是非常好的例子。第二、作為一個史學工作者,我這次演講是從歷史研究的角度出發。在追求歷史真相的過程中,所有用得上的資源都是有益的,不管中西,也不管新舊。第三、我認為在近代思想發展過程中所造成的一些學術上的偏蔽之處,是到了應該「重訪」的時候。現在將這些問題解放開來,重新加以省視,是一個有益的方向,進而改變過去趨於兩個極端的舊視野。採取開放的態度,也有可能獲得新的現實資源。

5、第四、不瞭解「低音」,就不能真正瞭解「主調」,而且「低音」常常是可以輔助「主調」的。新學的震盪其實是幫助人們「重訪」歷史。比如經過古史辨運動之後,出現了「疑古」、「釋古」、「考古」三派。如果沒有經過激烈的疑古,恐怕「釋古」、「考古」都不可能出現,不會注意到要先把先秦史書中的記載提起來抖一抖,再放下來重估其價值。沒有經過一番震盪,不可能平情地「釋古」、「考古」。現在很多人又毫不別擇地走回到「信古」,那也不是我的態度。舊派有可能因為太受仁義道德或「聖道王功」的影響而被嚴重地遮蔽,也可能處處為了把中國歷史傳統說成與西方相異,而掉入另一個陷阱,或是為

6、了表示西方近代所有的,中國古亦有之,而反模仿了西方的近代,形成另一種扭曲。我的意見是要「重訪」,但不是要不經研究地復古,而是重新瞭解它的「正形」(套用傅斯年〔1896-1950〕在〈赤符論〉未刊稿中的話)——雖然這是不容易達到的。我的理解是人們往往要經過幾度類似現象學的還原工作之後,才能重新去掌握歷史文化的「正形」。我之所以想要談「執拗的低音」,一方面是希望能檢視被近代激烈思想壓下去,或覆寫,或不斷擦拭之後殘留的文本,或是被暫時淹沒的觀念,同時也意識到,要檢討近代保守派的論述。事實上許多人因為反對新文化,而弔詭地「反模仿」西方,也就是說認為凡

7、與西方或新文化相反的那一面便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本質,但事實上是以與西方或新文化對反的思維來定義傳統。所以我想像中的「重訪」當然也包括這一面。因此本書中所宣揚的是陳寅恪所說的「與立說之古人處於同一境界」(〈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為了做到這一點,本書所提倡的是「加法」,而不是「減法」,更不是退縮法——我不是要退縮回近代以前的舊論述,而是要在新史學所奠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求索。所以既不是「第一種」(趨新),也不是「第二種」(守舊),而是改變視野成為「第三種」。換句話說,正賴有近代的各種新學術的成績,我們現代人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重訪」。要真

8、正把握「低音」,不是靠退縮回到過去,而是需要用世界上所有用得上的學問才可能撥雲霧而見青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