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

ID:5354054

大小:382.4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8

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_第1页
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_第2页
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_第3页
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_第4页
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_第5页
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_第6页
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_第7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7卷第5期资源科学Vol.27,No.52005年9月RESOURCESSCIENCESep.,2005文章编号:1007-7588(2005)05-0033-07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研究刘建兴,顾晓薇,李广军,王青,刘浩(东北大学资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沈阳110004)摘要:本文计算了中国1961年~2001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赤字,分析了这些指标的构成及其变迁;对1990年~2000年间第一、二、三产业的生态足迹及其生态占用强度(生态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从1970年代初开始,生态系统就处于超负荷状态,生态赤字增长

2、迅速,人均赤字年增长率达到9%以上;能源和耕地在生态足迹中占主要份额;第一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最高(6317%~6815%)、生态占用22强度也最高(达20hm~23hmP万元GDP)且生态效率有下降趋势,是影响我国经济之生态效率的主要矛盾所在;第2三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很低(415%~514%),其生态占用强度比其它产业低得多(1hmP万元GDP),但该产业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较高且生态效率提高较慢;第二产业生态足迹占总足迹的2611%~3117%,生态效率在3个产业中增长最快。2000年~2020年,要在实现GDP翻两番的同时实现生态足迹零增

3、长,需要生态效率也翻两番,年增长率达到7118%,而1990年~2000年间生态效率的实际年增长率为5145%。关键词:中国;生态足迹;生态效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引言年~2000年的生态足迹作了详尽的计算和深入的[7,8]分析。WWF(WorldWideFundforNature)的研究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报告《LivingPlanetReport2002》考察了1961年~1999自提出以来受到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实施可持续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生态足迹演变以及全球生态足迹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而又困难的问题,在于如何测的动态变化。国内生态足迹应

4、用研究最早见于度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生态足迹通过考察自2000年,徐中民、谢高地、刘宇辉等通过计算生态足然资本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可以反映人类对迹对中国的生态占用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及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环境[9~11]析。由于生态环境保护事关全球范围的协调一带来的压力,揭示不同区域范围内人类生存和持续致的行动,这种研究有助于增进各国对于全球环境发展面临的危机或潜力。该方法自1992年提出以可持续性整体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也有助于各来以简明而综合的特点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国规划和落实自己的行动。本文应用生态足迹的理应,目前已经

5、成为研究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有力工具论和方法,考察了我国1961年~2001年生产和消费之一。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其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分国家层面生态足迹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最早出析了生态足迹的变化、结构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现于1997年。在《EcologicalFootprintofNations》中,Wackernagel对52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的生态足迹2中国1961年~2001年生态足迹的[1]进行了估算。Vuuren等计算与分析了贝宁、不丹、计算与分析[2]哥斯达黎加和荷兰等国家的生态足迹。此外,在有关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很多文献中[1,5,6

6、]南美洲、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生态足迹也有一均有阐述。借鉴HelmutHaberl在2001年提出[3~6][5]定的研究和应用。HelmutHaberl等以奥地利为的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计算方法,本文计算中选取例对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计算与分析,提出了1999年全球平均生产力(globalaverageproductivities3种计算方法,先后对奥地利1926年~1995年、1926of1999,GY1999),这种方法可以体现由于消费水平收稿日期:2005-04-20;修订日期:2005-07-08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资助(编号:1

7、711)。作者简介:刘建兴(1972~),男,新疆石河子市人,博士生,主要从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E2mail:liujx1972@1631com34资源科学27卷第5期的变化造成的生态足迹(需求)的改变,而由于技术表11961年~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和管理水平所带来的单位面积上生产力水平的变化Table1EcologicalfootprintsofChinafrom1961to2001(hm2)在生态足迹供给中得以考虑和体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盈余P赤字贸易足迹计算中,生物质产量及其生产力等采用世界粮1961016659015987-010

8、672010073农组织(FAO)网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