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归还学说.doc

养分归还学说.doc

ID:53701405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6

养分归还学说.doc_第1页
养分归还学说.doc_第2页
养分归还学说.doc_第3页
养分归还学说.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养分归还学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和报酬递减律与植物施肥的关系  施肥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利于培肥地力。但如果施肥不合理,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如经济效益降低,对作物、对土壤、对环境、对人类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后果。从19世纪起,某些施肥学说正确地反映了施肥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至今仍然是指导施肥的基本原理。  (一)养分归还学说  这个学说是19世纪德国杰出的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也叫养分补偿学说。其主要论点是;作物从土壤带走养分,土壤中的养分将越来越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应该向土壤施加养分,归还从土壤中拿走

2、的全部东西,不然产量就会下降。  养分归还学说作为施肥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它改变了过去局限于低水平的生物循环,通过增施肥,扩大了这种物质循环,从而为提高产量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它也存在不足和片面的地方:1、有重点地归还养分是对的,但全部归还则是不经济和不必要的,如果土壤耕层积累了丰富的养分,在一段时间内地某些养分可以减少或不施。2、没有看到豆科作物有固氮作用。此学说片面地认为作物轮换只能减缓土壤耗竭和更加协调地利用土壤现存的养分而3、施加灰分是必要的,但忽视了增施氮肥。施加灰分只着眼于磷钾等矿质元素上,也应同时强

3、调增施氮肥和厩肥,生产实践证明,氮肥的增产作用是显著的,仅靠自然归还还是不够的,总之养分归还学说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在指导施肥方面作用更大。  (二)最小养分定律  这是指产量高低受作物最感缺乏的养分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产量随这种养分的增减而变化。在施肥实践中应掌握以下几点1、最小养分是指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不是土壤中绝对含量最少的那种养分。2、最小养分不能用其他养分代替,即使其他养分增加再多,也不能提高产量。3、最小养分是变化的,它是随作物产量水平和化肥供应数量而变的。4、最小养分不是单一的作用,也必

4、须同进改善影响作物生育的其它因素和其他营养元素。  最小养分是相对于作物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最小养分也常变化,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氮素最感不足,施用氮肥作物迅速提高;60年代磷素不足成了增产的限制因素,施用磷肥作物明显增产;70年代我国南方缺钾的问题又突出表现出来;80年代在某些地区和地块,锌、硼、锰等微量元素成了最小养分,所以,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最小养分律,抓住不同时期、不同作物、不同地点的主要矛盾,决定施用什么肥料。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壤往往从一种发展到多种养分不足,在增施土壤中

5、最小养分时,还要同时施用土壤中其它不足的养分,甚至改善影响作物生育的其它因素,化肥的肥效才能充分发挥。(三)报酬递减律这是假定其它生产要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每单位化肥增加的产量下降。在某一阶段的生产中,一般来说,生产要素总是保持相以稳定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报酬递减律是客观存在的。  按报酬递减律,过量施肥会造成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在施肥时要选择适宜用量,施少了则化肥增产的潜力尚未发挥出来,施过多了虽可能获得高产量,但计算经济效益,很可能是多了化肥的成本,增产不增收(产品收的不少,但按价格计算却

6、赔了钱)。这个经济帐的计算方法简介如下:1、当增施肥料的增产量×产品价格大于增施肥料量×肥料价格时,这种情况下施化肥增产又增收,一定要按此施肥。  2、当增施肥料的增产量×产品价格等于增施肥料量×肥料价格时,此时肥料成本与增产产品的价值相同,但计算施肥的总收益此时最高,一般把这一施肥量叫最佳施肥量,这里必须说明:最佳施肥量时的作物产量不是最高产量(它一般低于最高产量,往往是最高产量的95%左右)。这是应当采用科学合理施肥量。  3、当增施肥料的增产量×产品价格小于增施肥料量×肥料价格时,此时增施的肥料可能会使

7、作物略有增产,甚至达到最高产量,但增施肥料成了赔本买卖,总收益下降。不要采用这个施肥量施肥。  如果作物品种、栽培措施、其它化肥用量以及粮肥比价发生变化,报酬递减会缓解或严重,以上各阶段化肥用量也不一样。  我们应防止以成倍的肥料投入去换取微小的增产,以追求最高产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