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三大转折──从传统儒学到现代新儒学-论文.pdf

儒学的三大转折──从传统儒学到现代新儒学-论文.pdf

ID:53766386

大小:718.7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25

儒学的三大转折──从传统儒学到现代新儒学-论文.pdf_第1页
儒学的三大转折──从传统儒学到现代新儒学-论文.pdf_第2页
儒学的三大转折──从传统儒学到现代新儒学-论文.pdf_第3页
儒学的三大转折──从传统儒学到现代新儒学-论文.pdf_第4页
儒学的三大转折──从传统儒学到现代新儒学-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学的三大转折──从传统儒学到现代新儒学-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儒学研究中((国哲学史999年第期儒学的三大转折从传统儒学到现代新儒学—韩强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中西文化论战经久不衰。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马列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和本位文化派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马列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的主流,但现代新儒家和西化派在港台仍很活跃。50年代至70年代,现代新儒家在港台地区迅速发展,并由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对日本、新加坡、南朝鲜和港台地区的“儒家”,。,资本主义刮目相看使得西化派也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评价在80年代的中国思想界马列、、。、,主义现代新儒家西化派是三个最活跃的思想派别预计到本世纪末

2、二十世纪初这三个派别之间的争论,仍然会继续进行下去。,,,现代新儒家是以接续孔孟道统复兴儒学为已任以服膺宋明理学特别是儒家心性之学,,、,力主要特征力图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融合西方哲学谋求中国社会和哲学文化现代化的。、,思想流派我们应当对当代这样一个有世界影响的思想流派进行研究分析批判地吸取其中。,“”有益的东西而要研究现代新儒家首先就要对他们所接引的源头活水传统儒学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论我们研究历史上的儒家学说和现代新儒家,是为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研究构成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心理素质,并与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素质进行比较,探讨如何使我们的思想

3、进一步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思想中,那些是精华,可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那些是糟粕是阻碍现代化的?现代新儒家用儒家心性论的传统思维模式、,吸收融合西方的思想文化他们所进行的探讨有什么现实意义?取得了那些有益的思想成。果?那些是无益和错误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50年代至60年代,港台学者已经出版了一些大部头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学说的专著,如唐君毅的(中国哲学原论》、(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徐复观的、、。;(中国人性论史》牟宗三的(中国哲学的特质》(心体与性体》(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等等80年代大陆学

4、者开始注意到现代新儒学,80年代末由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方克立(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和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李锦全组织了一批中青年学者成立了现代新儒学研究课题组,作为课题组的一个年轻人,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写出了(现代新儒学心性理论评述》一书。在研究过程中,我与课题组成员多次交换了意见,感到有必要对中国儒学发,、、展史进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现代新儒家把儒学分为先秦儒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三个发27展时期的观点,发生了很大的偏差、他们不承认两汉儒学是一个发展时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学的基本特征以及现代新儒学进行深入的理论

5、分析,澄清事实。一、儒学与中国文化的三次大融合,: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三次大融合第一次是先秦到两汉,时期由夏商周三代的诸侯邦国的地域性文化演变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而后归结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两汉经学和以道家思想为代表的魏晋玄学这是中华民族本身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体系第二次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借助魏晋玄学实现了中国化的过程形成、、、,,了隋唐时期的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四大宗派而宋明理学则是儒道佛三教的融合这可以说是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第三次是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引起的中西文化冲突,其高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这三

6、次文化大变革中儒学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考察儒学的三大转折必须放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儒墨道名法阴阳都曾处于显学的地位秦统一六国用的是,“,”,,法家思想然而到了汉武帝罢黝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说明,。,儒家思想带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对社会变化的适应性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秦统一六,,国后完成了文字的统一和政治制度的统一必然也会要求思想上的统一而经过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要达到思想的统一需要一个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董仲舒以孔孟之道吸取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派学说而建立的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具有重要的历

7、史意义,也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达到统一的标志这是儒家思想的第一次大转折魏晋玄学的兴起和隋唐佛教的流行都在理论思维形式上超过了儒家,特别是在本体论的抽象思辨上,使董仲舒、韩愈等人的性三品论望尘莫及,所以韩愈以儒家的道统来对抗佛教的法统,虽然表达了儒家坚持人性道德修养的善良愿望,但并没有在理论上真正消除佛教的影,、、、、、,响这个任务历史了落在了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身上他们终于改造了玄学的以无为本和佛教的自性空,把儒家的道德人性提升到宇宙本体的高度,实现了儒道佛的三教合一。可以说这是中外文化的一次大融合,印度文化的精华佛教,先是由魏晋

8、玄学以无为本的思维方式而被中国文化消化,产生了中国化的隋唐佛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