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掀起你的盖头来.doc

质疑——掀起你的盖头来.doc

ID:53824548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7

质疑——掀起你的盖头来.doc_第1页
质疑——掀起你的盖头来.doc_第2页
质疑——掀起你的盖头来.doc_第3页
质疑——掀起你的盖头来.doc_第4页
质疑——掀起你的盖头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质疑——掀起你的盖头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质 疑------掀起你的盖头来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质疑”便是一种典型的主动学习。“质疑”能力需要培养,这大概不需要“呼吁”,大家已成共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但就目前而言,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仍极少有教师敢于让学生质疑,原因是很不好驾驭,弄不好会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失去了目标,打乱了教学节奏。有些老师虽比较胆大,但面对学生的质疑不敢深入,甚至不置可否,终了只做了课堂的点缀。将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后,如何进行引领,使学生的提问为教学目标服务?如何点拨学生学会以疑促思

2、?这应是我们反思时应着力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就“引疑”浅薄的认识,与大家共商。一、让“疑”发自内心——去“伪”存“真”所谓“伪”,一是指假、不真实的意思。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并不是真的质疑,而是故意地提一些问题,明知故问;或者学生为了配合老师的教学,迎合老师的心态,去提一些让老师高兴的问题。比如: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却依然在“依题质疑”时,去问一些“这篇文章写了谁?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之类的问题。让人听了哭笑不得。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从“教人求真”的育人原则出发,从“实事求是”的做人角度出发,我们也应在学生质疑前

3、,中肯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课堂上,仔细读书,提出我们真正的问题。只有这样,问得真实,问得真诚,课堂上才会洋溢出“生命的对话”。有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学生在浅悟的基础上进行质疑,一生问:“为什么称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师:你怎么会产生这个问题?生:“因为地球不是人,没有生命。”师:所以你脑中冒出了这个问题,好,是真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提了十几个问题。另外一种情况也可称得上“伪”。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有时,学生的问题很不明朗,而老师一时也没有琢磨透学生的问题,很容易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问题。在一次听课中,一位教师执教《长城》,一

4、生质疑:“长城是谁修筑的?”问题一提出来,全班哄堂大笑,学生红着脸悻悻地坐下。难道学生真的在读文之后不知道长城是谁修筑的吗?非也,学生一定是没有把自己的问题表达清楚,他也许是要问“长城是哪个朝代修筑的?哪个皇帝时修筑的?后来又修筑了吗?”“有多少人参加了修筑工程?”之类问题。如果老师再稍稍耐心些,追问一句,或再给学生一个机会,情况就迥然不同了。因此,遇到上述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展示他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通过“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呀?”“你是怎么想的?”之类的引导,让学生展现思维的过程。在学生重新表述的过程中,教师便会从中明确学生的问题究竟是什

5、么,学生也会更明确自己的疑点在哪儿。二、让学生的问题不再“漫游”——“有的而问”有幸在视频上聆听了全国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其中,湖南选手朱援朝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的“三问”,让人颇受启发。一问: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二问:针对“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一句质疑。三问:将上句中的“他挖了”改作“我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对儿子,你有什么要问的?整节课以疑促读,设计巧妙,环节简单,有效地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搭建了平台,令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平时,我们在教学中也鼓励学生质

6、疑,但学生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有的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或为了提问而问了一些无效问题,往往老师在课堂上只能“望洋兴叹”或将置疑“虚设闲置”,而朱老师则抓住学生最感动的也最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引导学生用问题指引深入地思考,于“无疑处生疑”,给学生一种思考的方法。学生提问: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这位父亲?为什么无人阻止他?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说“他挖了38个小时?”看孩子们问题可谓“针针见血”。我们感到,当学生思维集中,指向明确,问题的质量才高。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便明确怎么去思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力。这又不禁让我想到了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的——

7、泡泡。教材中的小泡泡总是很及时的出现,引导读者停下来深思。或联前想后整体把握或力透纸背追根问底,或点拨学法得其要领或引发深思延伸课外,有效的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更深、更广。但教材到五年级后就不再设有泡泡引导思维了。如何让学生即便没有了泡泡也会思考?知道在哪里思考,怎么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眼睛不是用来看的,耳朵也不是用来听的,教师就是要让孩子的眼睛会看,耳朵会听。”是呀,教师教会学生眼睛会看,耳朵会听,大脑会思考,嘴巴会提问,这不是在为孩子的一生奠基吗?朱老师对这一课的设计,不是大放手让学生找问题,而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锁定内容,在关

8、键处思考,于无疑处生疑,这不正是以疑促思,教学生学会思考吗?同时也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文本自觉理解,对表达给以关注与思考。可见教师以什么样的观念教书,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