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课堂之走进课堂.doc

重建课堂之走进课堂.doc

ID:53836712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8

重建课堂之走进课堂.doc_第1页
重建课堂之走进课堂.doc_第2页
重建课堂之走进课堂.doc_第3页
重建课堂之走进课堂.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建课堂之走进课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课程的视角重建课堂——写在高效课堂狂飙猛进之际杜苇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关注的都是在课堂这个阵地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地区和学校,有人称基础教育创新改革的1.0版本是洋思中学,2.0版本是杜郎口中学,3.0版本是昌乐二中,4.0版本是新绛中学和聚奎中学,这种版本升级的说法,本身就说明了在教育创新的路上课堂教学的改革总是有孜孜不倦的追求者,这条路是通的。有人亦说,新课程改革已经走到深水区,或者说已经到了攻坚战。喻之为深水区,是指课改初期“大家都受益”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现在面临的是利益再分配;喻之为攻坚战,是指从课程理念到课堂实践,课改最后是否能真正

2、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关键就是课堂的重建了。当所有的目标的都指向课堂的时候,我们来谈谈课堂重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首先,应该看到,现在的考试制度虽然给死记硬背的课堂留下了生存空间,但对于有思想的教师和有思想的课堂并没有赶尽杀绝,它们依然有生存的空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有讨论阵地争夺的可能性。其次,关于必要性,现在是社会“倒推”学校,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直逼课堂教学改革。那么,课堂的重建应该是建成什么样子?传统课堂难道一无是处?而“创新课堂”就百利无一害?或许,要理解课堂的重建,光看课堂的“外貌”还不行,从课程的视角来理解课堂的重建,或许能帮助我们找

3、到当下急躁教育改革现象的一些根源。从课程的意义重建课堂,一定要涉及课程理念,其中教学观、师生观是最为重要的。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也就是说课堂中所要追求的最有价值和最为根本的目标是什么?叶澜认为,课堂教学的价值的主要内容为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内容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这种教学价值观强调“育人”,可以理解为从“学科中心观”到“学生中心观”。但是,我们必需看到现实中课堂教学价值观双重性的存在,一方面高举课程理念,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而另一方面,极端功利主义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左右现实

4、的课堂,以学生记住多少学科知识,以“高分课堂”为实操的目标导向,这种导向下,甚至连“学科中心”都做不到,只是分数中心,只是升学率为中心,讲明白了是以成绩为业绩,以业绩为政绩、商绩(教育产业化了嘛)。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的形成不是教学价值观出了问题,而是教育的价值观出了问题。面对背道而驰的两种课堂教学价值观,教师的灵魂倍受撕裂,这种无形中的争夺在课堂中时时发生。但是有利于功利主义教学观的评价制度往往会束缚有追求的教师,更会把不知所措的教师推向应试教育的战车。空谈价值观的重建没有任何意义,价值观一定要与监督评价制度结合起来,才能让正确的价值观得以降

5、落在课堂,让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的重建变成可能。我们看到山东省所倡行的“规范办学”就是一种强有力的监督制度,向功利主义教学观开战的行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教育是社会的一部分,不能独善其身,但是教育又具有振救社会的独特功能——还是不能放弃。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这个问题是指教师需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过程,并去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叶澜所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主动、健康发展”,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而“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则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6、如果说前面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概念,那么,这里的学生主动发展、师生互动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要实现上面这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设计适合教学环节(流程),这才是课堂改变的关键。一般来说,是人的观念指挥人的行为,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观念与行动的“异步”,正如李付堂老师(山东省青岛市名师培养对象)所说,老师们“较高的专业认可度,较低的责任承担意识”,“崇高的教育理想,过于功利的教学追求”李付堂:《距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还有多远?》同时存在。老师们平时所称言的教学价值观与课堂教学实际行动往往相去甚远

7、,这不只是“知行不一”的尴尬,更是“知易行难”的困境。知其为而不愿为者,是价值观的问题,需要教育、监督;知其为而不能为者,则需要在行动上做更多的指导,这也就是我们所看重的教师行动研究的价值了。其实,人的观念是否改变,有时是看不到的,或者会被蒙蔽的。人们能够看到的往往是外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正如我们在广文中学和昌乐二中所看到的,人们趋之若骛的是整本整本的导学案和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学行为转变了,并不意味着教学观念也变了。由导学案所组织起来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大部分学习活动,这样一个似乎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活动方

8、式——我把导学案不称之为一个文稿,而把它以及与它相匹配的预习、自学、探究等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称之为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如果说导学案体现了一个“主”,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