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

ID:53839926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8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_第1页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_第2页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在我国各项事业日新月异的今天,城镇化进程也加快了她的脚步。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只有17.9%,而到了2002年就已达到了36%,短短的24年就增长了18.1个百分点。但这距发达国家的70%—80%的百分点,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是必然趋势。就从邵武市桂林乡小学的办学规模来看,2001年有8所完小,19个点校,70个教学班,1224名在校学生;而至今,只有1所中心校,6个教学点,246名在校学生,短短的几年时间光学生数就少了近千人,这些减少的学生大

2、都是随进城打工的父母进了城区学校就读。据不完全统计,邵武市桂林乡户籍的近12000人口中,常住桂林的不到6000人,且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这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一系列问题,出现了农村教育难以维持下去的严峻局面。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1、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素质偏低,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我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像我们这类农村学校大约60%—80%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孩子”,这些孩子的监管人(如孩子的爷爷、奶奶、亲戚)大多数自身没多少文化知识,不能够

3、或没能力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只知道这次考了多少分,问一问今天的作业做完了没有;家长本人在孩子心目中没有树立良好榜样,“读书无用论”盛行,过分宠爱孩子,加上经济形势下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助长了孩子不良习惯和行为的滋生。因此,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2、教师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下降,影响了教育质量。就拿桂林乡小学来说,2001年共有教师123人,其中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占82.1%,此后分配进的新教师只有4人,目前实际在桂林任教的小学教师是54人,6

4、年的时间,调走教师就有69人,且都是教学有一定经验的年轻骨干老师。现有的教师中民办转正的就有22人,接近教师数的一半,这些教师都已年龄偏大,难以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又都是单职工,上有老下有小,根本没法安下心来学习,适应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加上原先一些不合理的师资调配现象导致师德师风滑坡,部分教师抱着教好教坏一个样,只要有关系照样能进城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上不思进取,而是采取了一些手段谋求调到城镇去。这样就引起了教师整体素质下降,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5、。各乡镇所在地的中心校经过前几年的“双高普九”工作的促进,还添置有一些必要的教学设施,还能按课程标准开齐各类学科,但教学经费缺口相当大,上面的一些补助经费只能勉强维持学校的正常办公开支,至于教师的一些必要津贴(如值日、坐班等经费)和教学设备添置根本想都不敢想。各村点校的状况更是令人忧虑,如邵武桂林乡所属的点校基本情况是:3个教学班,4位教师,10来个学生,总共一学期的办公经费只有1000元左右,要支付电费、电话费、教本费,真不知如何应对。  4、学校布局的不合理性,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学校分散、布点多、规模

6、小、教学设备奇缺,效益低。就拿桂林乡来说,246个学生分布在1所中心校,6个教学点,最小的教学点只有2个学生,设有2个教学班,配备教师1人。这些不合理现象除了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旧的区域观念限制外,还受到路程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学校教学还停留在“五个一”上,既,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个作业本。要开齐课程,实施素质教育似乎还比较遥远,更难谈得上提高教育质量了。  二、思考与对策  1、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最大,因此,要提高农村学校教育

7、效果必须从稳定教师队伍入手。  首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成长的社会环境,促进教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增强工作责任感。我市在2003年在中心校实行的教师竞争上岗和2005年、2007年的教师进城选调已为此开了一个好头,初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师竞争环境,这些方案继续、持久、公正地坚持下去,势必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逐渐形成教师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  其次,改革利益分配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将教师的工作与收入挂钩,并制定优惠政策,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对农村

8、教师进行倾斜,激发广大农村教师的内在工作动力。  其三,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吸引教师到农村、到边远地区任教。  2、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学校是独立的办学实体,要使教育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互相适应的良性循环,要使教育与城镇化要适应。必须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学校自主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