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章__民用建筑防雷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章__民用建筑防雷

ID:5384396

大小:309.6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章__民用建筑防雷_第1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章__民用建筑防雷_第2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章__民用建筑防雷_第3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章__民用建筑防雷_第4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章__民用建筑防雷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章__民用建筑防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1民用建筑物防雷一、本章内容与原版本相比主要的修改增加了防雷击电磁脉冲一节。二、本章主要内容1建筑物的防雷分类2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及其他防雷措施。3接闪器、引下线、接地网。4防雷击电磁脉冲11.1一般规定11.1.1本章适用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设计,不适用于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民用建筑物防雷设计。11.1.2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调查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1.1.3建筑物防雷不应采用装有放射性物质的接闪器。11.1.

2、4新建建筑物防雷应根据建筑及结构形式与相关专业配合,宜利用建筑物金属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等导体作为防雷装置。11.1.5年平均雷暴日数应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资料确定。11.1.6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11.1.7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应采取等电位联结。11.1.8民用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规定。【注释】1放射性避雷针能增大保护范

3、围、改善引雷效果的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放射性避雷针在引雷效果上并不比同样尺寸的普通避雷针有更大的效果。•新建的建筑物均能利用建筑物金属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等导体作为防雷装置。投资省、对建筑物的外观影响小,防雷效果也能得到保证。3民用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人员在雷击过程中很难进行隔离。因此,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等电位联结是保证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易于实现。11.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11.2.1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按防雷要求进行分类。11.2.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

4、雷设计规范》GB50057规定,民用建筑物应划分为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在雷电活动频繁或强雷区,可适当提高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11.2.3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强条)1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2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3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物;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国际性的航空港、通信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物;国际港口客运站;4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级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5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

5、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11.2.4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强条)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2省级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3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它民用建筑物;4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且小于或等于0.06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5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且小于或等于0.3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6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物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m的建筑物

6、;7通过调查确认当地遭受过雷击灾害的类似建筑物;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或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8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大于或等于15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大于或等于20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注释】1民用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修订前是按一、二、三级划分的,与国标的一、二、三类分类不一致,执行中产生了不协调。此次修订改为按国标规定对民用建筑物进行防雷分类。按国标的防雷分类规定,民用建筑中无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其

7、分类应划分为第二类及第三类防雷建筑物。2按年预计雷击次数界定的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是按建筑物的年损坏危险度R值(需要防雷的建筑物每年可能遭雷击而损坏的概率)小于或等于可接受的最大损坏危险度RC值(即R≤RC)。本规范采用每年十万分之一的损坏概率,即R-5C值为10。3在雷电活动频繁或强雷区,在情况不明确或实际计算参数处于防雷分类界线的时候,建议提高建筑物的实际防雷分类等级,使建筑物的防雷安全能得到更有效的保证。11.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1.3.1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11.3.2防直击雷的措施应

8、符合下列规定:1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网)、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避雷带应装设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屋角、屋脊、女儿墙及屋檐等部位,并应在整个屋面上装设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2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