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电位测井.ppt

自然电位测井.ppt

ID:53877553

大小:4.70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4-27

自然电位测井.ppt_第1页
自然电位测井.ppt_第2页
自然电位测井.ppt_第3页
自然电位测井.ppt_第4页
自然电位测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电位测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测井是在裸眼井中测量井轴上自然产生的电位变化,以研究井剖面地层性质的一种测井方法。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测井方法之一,是一种最简便而实用意义很大的测井方法,至今仍然是砂泥岩剖面淡水泥浆裸眼井必测的项目之一。只要在井内电缆底端装一个不极化电极M,在地面泥浆池内放入另一个电极N,将它们与地面记录仪相连,当匀速上提M电极时,记录的电位差变化便是井轴上自然产生的自然变化。自然电位曲线,各个泥岩层的曲线大体上在右边形成一条直线,称为泥岩基线,而各个砂岩储集层则以泥岩基线为背景形成大小不同的曲线异

2、常,称为自然电位异常。明显的自然电位异常是砂岩储集层最明显的特征。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曲线的形成Na+Na+Na+Na+Cl-Cl-Cl-Cl-Cl-Cl-Cl-Cl-Cl-Cl-Na+Na+Na+Cl-Cl-Cl-Cl-Cl-Cl-Na+Na+Na+Na+Na+Na+Na+Na+Na+Na+Na+Na++--+Cl-Cl-Cl-井筒泥岩泥岩纯砂岩+-25mVCw>Cmf当泥岩厚度较大时,测量电极离泥岩与砂岩界面较远时,那里没有自然电流流动,测量到的电位是电极极化电位,一般非常小,而且是稳定的(决定于电极

3、与泥浆的性质),故自然电位是一段比较平直的曲线井内有了自然电流由上而下流动,且井内各横截面的电流强度逐渐增加时,他产生的电位降也增加界面上电流强度最大,到地层界面电位降低最快过了界面电位降低又由快到慢当砂岩厚度较大时,测量电极离泥岩与砂岩界面较远时,那里没有自然电流流动,故自然电位是一段比较平直的曲线产生原因:井中的泥浆滤液与地层水接触的结果。包括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相接触时的扩散、吸附作用,盐溶液在岩石孔隙中的渗滤作用。井内有自然电流流动,井内的自然电流从泥岩流向砂岩,自然电位测井在井内测量的电位是自然电流

4、的电位降产生的。储集层的自然电位异常泥岩基线泥岩的自然电位曲线不但比较平直,而且一个井段内相邻泥岩的自然电位曲线大体上构成一条竖直线或略有倾斜的直线,我们把一个井段内邻近的泥岩自然电位曲线构成的直线段,称为自然电位泥岩基线,简称泥岩基线储集层自然电位异常当Cw>Cmf或Rmf>Rw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都向低电位方向偏移,从而形成偏离泥岩基线的曲线异常,我们把储集层的的自然电位曲线偏向低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负异常,它偏离泥岩基线的最大幅度是该异常的大小,其值是负的。地层较厚时在地层界面处自然电位异常值(相对

5、基线)为异常幅度的一半,称为半幅点。若地层较薄,异常幅度减小,半幅点向界面外移动。泥岩基线自然电位曲线的特点在泥岩处自然电位曲线平直(基线),正对砂岩处为负异常(Rmf>Rw时).当地层较厚时在地层界面处自然电位异常值(相对基线)为异常幅度的一半,称为半幅点。若地层较薄,异常幅度减小,半幅点向界面外移动。根据上述特点可由自然电位负异常从泥岩中划分出渗透性砂岩,用曲线上的半幅点确定较厚地层的界面。储集层自然电位异常的影响因素1、地层水与泥浆的性质2、储集层与泥质含量3、地层温度4、储集层厚度5、储集层的含油

6、性和电阻率6、储集层侵入带直径7、泥浆电阻率和井径(不能在盐水泥浆中测井)8、岩性剖面(适用于砂泥岩剖面,不适应巨厚的碳酸岩剖面)地层水与泥浆的性质:Rmf和Rw应有较大差别,当CMFRW时为负异常,当CMF>CW即RMF

7、MF

8、,而厚度较大的油水同层,当其向下Sw增加时,SP异常逐渐增大储集层自然电位异常的影响因素储集层厚度:储集层厚度是影响SP幅度的常见因素,一般4m以下的地层,SP随其厚度的减小而减小储集层自然电位异常的影响因素地层温度:地层温度升高,SP增加。但温度变化的影响很有限,一般在有限的解释井段内可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储集层侵入带直径储集层侵入带直径越大,使得自然电流回路的路径增长,自然电流减小,SP略有减小。在裸眼井中,可以看到相隔很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