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预应力管桩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

静压预应力管桩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

ID:54048371

大小:275.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4-12

静压预应力管桩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静压预应力管桩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压预应力管桩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1、编制依据、围及原则31.1、编制依据31.2、编制围41.3、编制原则42、工程概况42.1、工程概述42.1.1、工程说明42.1.2、工程简述42.2、地质及水文情况53、施工总体策划和部署8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83.2施工组织管理、主要人员、机械设备配备93.2.1、施工组织管理体系93.2.2、、机械设备的配备93.2.3、人员配备93.3、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103.4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103.4.1、施工工艺流程图103.4.2、确定桩机行走路线113.4.3、预应力管桩的进场检验123.4.4、管桩的吊装、运输和堆放153.4.5、静压预应

2、力管桩施工方法154、质量保证措施194.1材料保证措施194.2施工班组操作质量的保证194.3施工技术保证措施204.4、静压预应力管桩质量保证措施204.5、降低挤土效应危害的措施224.6、终压值得确定225、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35.1、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目标235.1.1、安全生产方针235.1.2、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23word专业资料.5.1.3、安全生产管理原则235.1.4、安全生产管理体系245.1.5、安全管理职责245.2安全生产的保证措施245.2.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245.2.2、安全生产检查措施255.2.3、安全教育制

3、度255.2.4、安全防护措施265.2.5、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275.2.6、机械使用安全保护措施275.2.7、桩机操作安全保证措施285.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95.3.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95.3.2、文明施工检查措施316、环境保护措施316.1环境保护管理目标和要求316.1.1、环境保护管理目标316.1.2、环境保护管理要求326.2粉尘污染及噪音控制措施326.2.1、粉尘控制措施326.2.2、噪音控制措施326.3、夜间施工措施337、成品保护措施338、成桩检测339、静压桩机选型(见附表)34word专业资料.1、编制依据、围及原则1.1、

4、编制依据(1)、甬金高速溪口东至甬台温高速姜山连接线一期工程两阶段施工设计图;(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JTGC20-2011);(3)、《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6);(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J202-83);(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GF10-2006);(6)、《公路工程基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7)、现行施工规及标准;(8)、省、市有关文件规定;(9)、业主单位对实施本工程的有关具体要求;(10)、现行施工验收技术规、技术标准和省、市地方标准;(1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

5、法》。1.2、编制围K9+438~K10+500段预应力管桩布置在外婆溪桥(K10+327.5中桥)两侧,两侧管桩里程段落分别为K10+241.7~K10+305.7、K10+347.6~K10+424.6,全长141米。1.3、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各项程序。(2)、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及施工顺序。(3)、从实际出发,作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组织均衡施工。word专业资料.(4)、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地确定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努力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力。2、工程概况2.

6、1、工程概述2.1.1、工程说明工程名称:甬金高速溪口东至甬台温高速姜山连接线一期工程建设地点:省奉化市桩基形式:(φ400×95-A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建设单位:省奉化市政府宁南物流园区指挥部2.1.2、工程简述本分部工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采用静压¢400(壁厚95mm)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管端设计持力层分别为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园砾土上;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及规要求;设计有效桩长约12-18米(总桩数为1003根);桩尖采用开口型桩尖。2.2、地质及水文情况根据土体的成因时代、岩性特征、分化程度、埋藏分布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探

7、结构的各岩土体划分为10个工程地质层组,26个工程地质亚组。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描述如下:(1)①层(al-lQ43)①0人工填土:由块石、碎石、砂砾、粉质黏土、建筑废料、生活垃圾等混杂而成,结构松散。分布于沿线既有线路、机耕路及村庄。①1粘层(硬壳层):灰黄色—灰褐色,饱和,软塑为主,表层0.3-0.5m,一般为耕植土,含植物根系,局部以粉质黏土为主。区广泛分布,河塘段缺失。②层(al-mQ42)word专业资料.②1粉质黏土:灰色,软塑,饱和,干强度较高,韧性较好,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②2淤泥质黏土:灰色,软塑,饱和,干强度较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