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ID:5412763

大小:29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0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_第1页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_第2页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_第3页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_第4页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http://www.biother.orgChinJCancerBiother,Oct.2009,Vol.16,No.5·541·DOI:10.3872/j.issn.10072385X.2009.05.025·综述·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Mechanismofepithelial2mesenchymaltransitionanditsroleintumormetastasis3陆虹综述;马俐君审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上海200127)[摘要]上皮细胞间

2、质转化(epithelial2mesenchymaltransition,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它存在于人体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EMT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E2钙黏蛋白(E2cadherin,E2cad)用于维持正常细胞间连接的稳定性,其表达水平与EMT的发生以及肿瘤的侵袭能力呈负相关,是EMT的关键分子。转录因子如锌指蛋白Snaill、SIP1等可下调E2cad的表达而促进EMT;Slug、Twist也可诱导EMT的发生。多种生长因子如H

3、GF、TGF2β等可通过细胞内多个不同信号转导途径调控EMT的发生,促进肿瘤的转移。细胞外基质(ECM)对EMT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整合素介导的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作用改变可引起EM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通过影响ECM诱导EMT的发生。不同的MicroRNA如microRNA210b或microRNA2200对EMT发生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发生EMT的肿瘤细胞可获得某些类似于干细胞的能力如自我更新等,而胚胎干细胞在分化时伴有类似EMT过程的分子生物学事件。EMT的分子生物学过程、信号转导通路还有待更深入地研究完善

4、。[关键词]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肿瘤侵袭;肿瘤转移;分子机制[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85X(2009)0420541205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2mesenchymaltransition,个热点。EMT)是指上皮细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本文就EMT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质细胞转化的现象,上皮细胞表型的缺失及间质特性的作用研究现状加以综述。的获得是其主要特征。EMT最早发现于发育生物学,1EMT的概念[1]细胞实验发现,上皮细胞会暂时丧失它们的

5、细胞极性,并且表现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特征,正式提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具有活动能[2]出EMT的概念。以后的研究证实,EMT是多细胞生力、能够在细胞基质间自由移动的细胞的过程。该过物胚胎发生过程中的基础过程,参与胚胎发育、组织重程包括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基因型的改变,具体包括:建、创伤愈合,心瓣膜和颅面结构以及肌肉骨骼系统的(1)细胞黏附分子(如E2钙黏蛋白)表达减少,导致立形成。EMT也存在于多种慢性疾病(如肾纤维化)的方上皮细胞失去细胞间相互作用;(2)立方上皮细胞[3]的细胞角蛋白结构改变发病以及肿瘤

6、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外形演变为纺锤形纤维细胞细胞间的黏附作用是建立和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形态;(3)获得了纤维原细胞或间质细胞的“特性”,如态和功能的基础,其异常将导致细胞的堆积、去分化,波形蛋白、骨桥蛋白、Snail、Ⅰ型胶原酶及其他间质蛋甚至侵袭和转移,即形成恶性肿瘤。在实体肿瘤中,肿白表达的上调。在基础研究中,这些蛋白常用作发生瘤中央的细胞呈现上皮表型,而周围的细胞常分散呈EMT的标志,细胞获得较强的侵袭和移动能力。但是现间质细胞表型,这些细胞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可浸润有时EMT过程仅在功能上有所改变,形态上可能毫无[

7、2]和转移。一旦这些细胞转移到淋巴结则重新呈现上皮异常。表型,即所谓上皮间质转化和间质上皮转化。在临床2EMT发生与肿瘤转移上可见某些肿瘤同时含有上皮和间质成分,不同情况下分别称为“肉瘤样癌”或“癌肉瘤”。由于上皮和间EMT的发生与多种蛋白分子、微环境及MicroRNA质组织多掺杂在一起,并有移行过渡区,因此有人认为等有关,涉及到多个信号转导通路和复杂的分子机制,肉瘤样成分是由上皮癌组织化生而来。而且随着免疫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组化和电镜技术的开展,发现在肉瘤样组织中常见有2.1E2钙黏蛋白(E

8、2cadherin,E2cad)2+钙连接素是上皮组织中的一类依赖Ca的细胞上皮标记,电镜观察也证实肉瘤样间质中确实存在角质颗粒、张力原纤维、桥粒和前黑素颗粒等上皮标记[3]物。这种表型的转换允许肿瘤细胞摆脱细胞2细胞[作者简介]陆虹(19752),男,上海市人,硕士,主要从事恶性肿间连接,而表现得更具侵袭性。很明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