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

ID:5421104

大小:529.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0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_第1页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_第2页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_第3页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_第4页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200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0卷第2期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147-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周国梅傅小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它是一种包括所有参与认知的事物的新的分析单元。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分布式认知的概念及分布式认知的历史渊源;其次阐述了分布式认知和个体认知的关系,并介绍了描述这种关系的交互模型和同心圆模型;最后结合实例说明了分布式认知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关键词分布式认知,个体认知,外部表征。分类号B842认知心理学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一直注重对个体的认知的研究。然而,认知

2、工作不仅仅依赖于认知主体,还涉及其他认知个体、认知对象、认知工具及认知情境。随着电视、电话、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许多认知活动(如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远程教育等)越来越依赖于这些认知工具。认知分布的思想,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受到人们的重视。媒介1分布式认知的概念(工具)分布式认知(DistributedCognition)是一个包括认知主体和环境的系统,是一种包括所有参与认知的事物[1]的新的分析单元。分布式认知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对[2]内部和外部表征的信息加工过程。分布式认知是指认主体客体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3]时间等之中

3、。(1)认知在个体内分布。知识是在脑中图1认知在媒介中分布媒介(工具)(引自Cole,Engestrom,1993)[4]非均匀分布的。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主体客体学中的一种重要的理论——模块说——支持这一观点。模块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规则团体劳动分工立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图2认知在社会中分布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引自Cole,Engestrom,1993)[5]基础。(2)认知在媒介中分布,如图1-148-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6]所示。认知活动可以被看成是在媒介间传递表征状态的一种计算过程。其中,媒介可以是内部的(如

4、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外部的(如地图、图表、计算机数据库等)。(3)认知在[3]文化上分布。文化是指规范、模式化的信念、价值、符号、工具等人们所共享的东西。文化是模式化的,但并不是统一的。文化需要在面对面的实地交流中才能被体会或感受到。文化以间接方式影响着认知过程,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可能具有不同的认知风格。(4)认知在社会中分布,如图2所示。在具体情境中(例如在餐厅),记忆、决策等认知活动不仅分布于工具(菜单、椅子和桌子的布置、桌号)中,而且分布于规则(例如,就餐后离开餐厅前付账等)中,分布于负责着不同性质工作的人(例如,是服务员,而不是洗碗工,负责餐厅内就餐的各项事务)中

5、。(5)认知在时间上分布。认知横向分布于每个认知主体特有的时间维度上,纵向分布于特定认知主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例如,成人常常根据他们自己过去的或文化上的经验来解释儿童的一些行为。综上所述,分布式认知强调的是认知现象在认知主体和环境间分布的本质。分布式认知[8]的理论和方法来源于认知科学、认知人类学以及社会科学,但实际上分布式认知的思想自1879年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后不久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1分布式认知的历史渊源1884年Dewey曾写道:“机体离不开环境。有了环境这个概念,把心理活动看作是孤立存在于真空中的个体活动是不可能的。”Wundt的著作中也包含着分布式认知的思想。

6、Wundt提出,心理学包含物理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两个方面,前者对应于外界刺激引发的人脑内的心理过程,后者包括推理、人类语言产生等高级心理功能的研究,这些高级心理功能超越于个人意识之外,需要从社会文化中寻找认知资源。Münsterberg继承了Wundt的观点,把心理学区分为原因心理学和目的心理学。Münsterberg(1914)在讨论目的心理学时提出,认知([3])不仅发生在脑中,而且发生在个体间交流的客观元素(如信件、报纸、书籍等)中见文献。其后的一些心理学家也一直不自觉地贯彻着分布式认知的思想,把个体行为视为包括文化、社会和情境的系统运作的结果,并对之进行系统研究。只不过

7、这种系统研究所用的主要方法是定性的调查法,与人类学研究十分相似,似乎有些偏离科学心理学的轨道,而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分布式认知的思想一直被埋没于强调个体行为和个体认知的主流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中。Gibson于1979年明确指出,人的知觉应该以人与环境的交互为基础,并提出了提供量[7]的概念。提供量是指物体被感知到的特性,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体可能被如何使用的功能性特性。比如在一个会议场景中,木椅的可坐的特性比较重要;而在一个点火需要燃料的情境中,木椅的可燃性就更突出了。提供量是指在人和环境的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