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色彩学》课件

《印刷色彩学》课件

ID:5426141

大小:836.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7-11-12

《印刷色彩学》课件_第1页
《印刷色彩学》课件_第2页
《印刷色彩学》课件_第3页
《印刷色彩学》课件_第4页
《印刷色彩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刷色彩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 色彩在印前技术中的应用7.1彩色原稿7.2颜色的分解与合成7.3印刷灰平衡7.4四色印刷复制工艺7.5同色异谱色第七章 色彩在印前技术中的应用第一节彩色原稿概述印刷工艺流程:原稿印前处理及制版印刷印后加工印前技术:从处理图文原稿到制成印版这一系列工序所采用的技术。印前技术是印刷必不可少的前导阶段,包括扫描输入、图像处理、组版输出、分色制版等工序。印前技术中颜色的分解与传递是加色混合与减色混合规律在印刷中的具体应用。第一节彩色原稿一、原稿类型印刷复制过程的五大要素:原稿、印版、纸张、油墨、印刷机原稿:原稿是印前处理所依据的

2、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分为文字原稿与图像原稿。原稿是印刷复制的基础和依据,原稿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第一节彩色原稿原稿图像原稿彩色原稿黑白照片黑白胶片黑白线条稿文字原稿彩色反射原稿彩色透射原稿彩色数字式原稿非彩色原稿第一节彩色原稿二、彩色原稿的色彩特征彩色反射原稿:是以不透明材料作为彩色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彩色照片:色彩比较鲜艳、对比强烈、清晰度较高,反差较大。彩色绘画作品:画面层次细腻、丰富,明暗反差不大,色彩特征与材质和色料有关。彩色印刷品:网点表现层次,反差小、清晰度较低,图像质量相对较差,再次复制

3、效果不佳,使用较少的原稿。第一节彩色原稿彩色透射原稿:以透明材料作为彩色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主要包括:彩色负片:与实际景物成反像,颜色为补色,扫描输入时需进行色彩转换,易偏色,使用较少。彩色正片:由负片拷贝所得,颜色与实际景物相同,图像明暗层次有所损失。彩色反转片:图像清晰度高,颜色表现力强、层次清晰、阶调丰富,反差大;是印刷复制的最佳原稿。第一节彩色原稿彩色数字式原稿:按一定的数据格式构成的、以高密存储介质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影像原稿。色彩特征:颜色鲜艳、层次清晰、阶调丰富,输出时清晰度高,颜色损失少、不失真。记录介质:磁盘、光盘、磁光

4、盘、网络等。优点:专供数字印前系统使用,不需扫描,使用方便,可随意修改;所占空间小,可永久保存。高品质、低成本、用途广。第一节彩色原稿三、彩色原稿的质量要求彩色原稿要符合制版、印刷的要求,必须满足五个方面的质量问题。原稿无色偏,颜色鲜艳;原稿反差适合制版、印刷要求,密度范围在1.8~2.4之间复制效果较为理想;原稿层次丰富,阶调完整,明暗适当;原稿颗粒细腻,放大处理时不影响图像清晰度;原稿清晰度高,图像细节层次的表现能力好。第七章 色彩在印前技术中的应用第二节颜色的分解与合成第二节颜色的分解与合成一、印刷分色技术的发展阶段:照相分色电

5、子分色机扫描分色CDTP扫描分色第二节颜色的分解与合成照相分色:彩用照相的方法,通过红、绿、蓝三张滤色片将彩色原稿分解成青、品红、黄三张分色片的过程。电子分色机扫描分色:是指采用电分机的电子扫描功能将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单色版的过程。数字印前系统/CDTP扫描分色: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是一种开放性的图文综合处理系统,通过扫描仪将原稿的分色信息输入计算机中,利用激光照排机输出分色胶片。第二节颜色的分解与合成二、印刷分色原理彩色印刷的复制过程颜色分解+颜色合成颜色分解:是根据减色法的补色原理,利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将彩色原稿的图像分解成青、

6、品红、黄三色影像的过程,又简称“分色”。颜色合成:是指在印刷机上将三种原色印版(CMY)上的油墨套印在同一承印物上再现原稿颜色的过程。第二节颜色的分解与合成分色原理示意图第二节颜色的分解与合成CDTP分色过程利用扫描仪扫描分色输入图像信息原稿将光源发出的光经选择性吸收后透射/反射到滤色片,滤色片分别吸收其补色光,透过其余色光,然后经光电转换器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器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信号,将原稿的色彩和阶调等信息转化到图像文件的红、绿、蓝三个颜色通道中。第二节颜色的分解与合成色彩空间的转换——

7、输出分色胶片根据补色规律,将红、绿、蓝三个颜色通道中的图像信息转换成青、品红、黄三色版的图像信息,经过印前各种工艺的处理后,通过激光照排机输出分色胶片。颜色合成——印刷套印合成通过分色胶片晒制成分色印版,经印刷机在印版上分别附着三原色油墨,依次转印套合到同一张纸面上,从而实现原稿的复制。第二节颜色的分解与合成第二节颜色的分解与合成三、分色误差彩色印刷复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艺工程,既有机、电、光、材料的正确选用,又涉及到工艺设计方法与质量检测手段。产生分色误差的主要因素:光源与色误差:分色光源在光谱功率分布方面的差别,会导致不同的分色效

8、果;滤色片与色误差:实际滤色片存在着该透过的色光不能完全透过,该吸收的色光又不能全部吸收的缺陷,直接影响到分色效果。滤色片是分色过程中产生色误差最主要的一个因素。第二节颜色的分解与合成光电转换元件与色误差:扫描仪的光电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