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论文提标改造论文

污水处理厂论文提标改造论文

ID:5453432

大小:4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3

污水处理厂论文提标改造论文_第1页
污水处理厂论文提标改造论文_第2页
污水处理厂论文提标改造论文_第3页
污水处理厂论文提标改造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论文提标改造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污水处理厂论文提标改造论文摘要:由于污水成分的复杂性及污水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用途的不同,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也千差万别。在实际的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往往由于单一的某种处NI艺很难完全达到再生水水质要求,因而需要多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合理组合,且这种组合与各处理单元的互容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有关。引言城北污水处理厂运行投产以来,由于实际进水水质相比较设计进水水质偏低,各项主要污染物基本能达标排放。但随着老城区雨污分流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城市污水管网的不断完善,城北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将不断提高,由于原生化处理系统未设置前置反硝化

2、段和深度处理段,今后当进水水质浓度达到设计标准时,出水水质无法达标排放。出水SS、TP不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需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新的出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现状尚未设消毒设施,须增加消毒工艺,以确保出水水质中的粪大肠菌群数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原有设计以生化除磷为主,随着出水标准提高,需要增加除磷药剂投加系统。1生化处理改造方案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生化处理采用的是氧化沟工艺。由于氧化沟自身的特点,沟中不断形成缺

3、氧区和好氧区,这正是氨氮进行硝化反硝化的必要条件,因此该工艺除对具有降解CODCr、BOD5、SS的功能外,还有一定的脱氮功能。由于出水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准,对脱氮的要求更高了。提高脱氮效果常用的有生物法和化学法两种。比较而言,化学法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较高,而生物法可以通过对现有的氧化沟进行适当的改造,优化氧化沟的反硝化条件,进一步提高脱氮效果,实现新标准下的达标排放。这种方法对原有的处理工艺调整很小,通过合理安排,基本上可不影响原有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经济上也最为节省

4、。因此,本次初步设计推荐将原氧化沟工艺改建为多点进水强化脱氮氧化沟工艺,提高脱氮效果。(1)多点进水强化脱氮氧化沟工艺方案城北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工艺必须是成熟、可靠的,同时也要考虑工艺的先进性、运行的稳定性、调整的灵活性和出水的安全性。分析城北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点,2008年1月~2010年8月统计其BOD5变化范围为63.9~108.5mg/L,呈现合流制污水系统水质特点,因此在工艺选择中应充分考虑处理工艺能够适应水质大幅度变化,尤其是要适应在低水质浓度时能够达标排放。综合以上情况,并结

5、合氧化沟工艺的特点,将原氧化沟工艺改造为多点进水强化脱氮氧化沟工艺,改造后氧化沟可根据不同的进水特点合理分配碳源。(2)多点进水强化脱氮氧化沟工艺的运行模式多点进水强化脱氮氧化沟工艺可以形成以下几种运行模式:1)模式1——常规生物脱氮除磷法污水从①进入厌氧池,污泥外回流从①进入厌氧池,混合液回流从③进入缺氧池,形成了常规生物脱氮除磷法。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流程详见下图。2)模式2——强化生物脱氮法调整污水进入点,污水按比例从①、②分别进入厌氧池和缺氧池,部分污水进入缺氧池可补充反硝化所需的碳源,提高脱氮效果,

6、这就形成了强化生物脱氮法。多点进水强化脱氮氧化沟工艺流程详见下图。(3)多点进水处理工艺运行表述本次氧化沟改造选用模式1—常规生物脱氮除磷法,改造后生化处理系统共分2组。每组处理规模4万m3/d,均由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组成;厌氧段为原污水厂厌氧池,总有效容积为5000m3,缺氧段与好氧段利用原氧化沟分隔而成,总有效容积分别为26571m3和24729m3。厌氧区设计污泥回流比为50~100%,缺氧区设计混合液回流比为200

7、~400%。(4)该方案的技术优势和特点该氧化沟工艺可以根据进水水质的变化,运用不同运行模式来保证处理效果。提高污水处理的稳定性。有以下技术特点:1)通过污水和混合液进水的合理布点,可以合理选择污水进水点和混合液回流点,实现不同运行工况。2)同时通过对进水不同位置的流量分配,达到碳源合理分配的目的。3)根据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通过调整实现不同运行工况,充分发挥各种处理工艺的特点,对污水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2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2.1需深度处理去除的污染物根据进、出水水质分析,二级处理出水水质与设计一级A标准的要求

8、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超标因子为BOD5、SS和TP,因此,在二级生化处理的基础上增加深度处理工艺是必要的。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的重点是BOD5、SS和TP,同时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对去除TN和NH3-N的贡献率则有限。2.2主要深度处理工艺综述由于污水成分的复杂性及污水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用途的不同,污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