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a模型的研讨式教学效果实证检验

基于moa模型的研讨式教学效果实证检验

ID:5475084

大小: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14

基于moa模型的研讨式教学效果实证检验_第1页
基于moa模型的研讨式教学效果实证检验_第2页
基于moa模型的研讨式教学效果实证检验_第3页
基于moa模型的研讨式教学效果实证检验_第4页
基于moa模型的研讨式教学效果实证检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moa模型的研讨式教学效果实证检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MOA模型的研讨式教学效果实证检验摘要:本文引用消费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moa模型,从“动机-机会-能力”三环节对学生参与研讨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以参加某高校《领导学》研讨式教学课程的学生所填写的调查问卷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研讨式教学在我国高校教育实践中的效果及学生“动机-机会-能力”三因素对效果的影响作用。关键词:moa模型研讨式教学实证检验一、引言研讨式教学,即seminar讨论班,是在一位老师主持下,一门课程的学生轮流向全班同学汇报先前准备的研究报告或学习心得,全班同学对报告及指定内容深入讨论交流,从而掌握教学内容、接受智力激发、获得思想启迪、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小班研讨教

2、学组织形式。1737年,德国著名学者格斯纳在哥廷根大学创办了哲学seminar,首次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入大学课堂。到1910年,大学一半以上的预算直接用于seminar。而这项在国外被广泛应用,效果显著的教学方式,虽然多年前就被引入我国高等教育,但一直收效甚微。基于此,本文引用消费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moa模型,从“动机-机会-能力”三环节对学生参与研讨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以参加某高校《领导学》研讨式教学课程的学生所填写的调查问卷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研讨式教学在我国高校教育实践中的效果及学生“动机-机会-能力”基于MOA模型的研讨式教学效果实证检验摘要:本文引用消费心理学中的经典

3、理论moa模型,从“动机-机会-能力”三环节对学生参与研讨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以参加某高校《领导学》研讨式教学课程的学生所填写的调查问卷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研讨式教学在我国高校教育实践中的效果及学生“动机-机会-能力”三因素对效果的影响作用。关键词:moa模型研讨式教学实证检验一、引言研讨式教学,即seminar讨论班,是在一位老师主持下,一门课程的学生轮流向全班同学汇报先前准备的研究报告或学习心得,全班同学对报告及指定内容深入讨论交流,从而掌握教学内容、接受智力激发、获得思想启迪、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小班研讨教学组织形式。1737年,德国著名学者格斯纳在哥廷根大学创办了哲学sem

4、inar,首次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入大学课堂。到1910年,大学一半以上的预算直接用于seminar。而这项在国外被广泛应用,效果显著的教学方式,虽然多年前就被引入我国高等教育,但一直收效甚微。基于此,本文引用消费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moa模型,从“动机-机会-能力”三环节对学生参与研讨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以参加某高校《领导学》研讨式教学课程的学生所填写的调查问卷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研讨式教学在我国高校教育实践中的效果及学生“动机-机会-能力”三因素对效果的影响作用。二、研讨教学中学生效用分析——基于moa模型(一)moa模型的引入研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一个根本区别是从单源信息传递

5、变为多源信息传递。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要且唯一的信息发布方,学生基本处于信息受让方;而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仅是问题的提出者或必要时简短的提问、引导者,主要的信息发布权在全体学生手中,学生同时作为主导性多源性信息传递者和信息受让者存在。我们引入moa模型对学生参与研讨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其基本推理如下:moa模型即“动机-机会-能力”模型(macinnis,etal.,1991)作为一种成熟的、整合的分析工具,在消费者信息处理及反馈行为方面有着极强的适用性和简洁性。而在研讨教学中,学生本质上也等同于信息消费者,其参与性就是反馈情况。其中,反馈的动机,是学生是否愿意参与研讨,我们

6、更关注哪些因素会影响反馈动机;反馈的机会,是有哪些渠道可供学生备选以进行反馈,渠道的通畅性、多样性及可转换性影响着反馈的效果;反馈的能力,是学生是否具备准确表达观点的空专业知识和沟通技能等。下面,我们就从“动机-机会-能力”三方面详细剖析学生参与研讨教学的过程及效用。(二)学生参与研讨教学的moa分析1.动机(1)考核压力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中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集中于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研讨式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研讨参与性是否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阐述问题、辩论的能力,甚至这种能力是否带动了其他同学的能力提高,即考核重点在于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互动性。因此,研讨式课程的考核过程基本是

7、与教学过程同步的,即学生参与研讨的表现基本就决定了其成绩。(2)对讨论对象本身的兴趣如果任课教师对讨论对象选择一个比较有趣或有新意的切入点来展开讨论,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此,高校需要选择具备开放式、延展式、发展性特征的课程作为研讨教学课程。课堂研讨的时间和内容要根据专业课程的授课阶段和内容来进行选择,尽可能选择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性的研讨题目。同时,任课教师需要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将讨论对象以新颖多样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发表意见和辩论。(3)受周边同学的启发或迫于周边压力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