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声音的大小与高低.doc

乐器声音的大小与高低.doc

ID:54949740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4

乐器声音的大小与高低.doc_第1页
乐器声音的大小与高低.doc_第2页
乐器声音的大小与高低.doc_第3页
乐器声音的大小与高低.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乐器声音的大小与高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乐器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体会声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准备:鼓、锣、小提琴、口琴、音叉、小玻璃瓶、不锈钢长尺(也可用:废旧的钢锯条)、碟子、水、泡沫小球(适量)、系泡沫小球的线。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1、提问:  (1)城市的马路上白天车水马龙,喧闹无比;到了深夜则人歇物停,一片宁静。说说看,为什么人们用“车水马龙”来形容“喧闹”,而“人歇物停”就叫“宁静”了呢?你们对“喧闹”与“宁静”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充分发表

2、自己的见解)  (2)大家再说说看,鼓、锣、小提琴、口琴、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  2、分组实验。(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吹、拨……这些都是对物体施加了一定的力)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总结: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行发出声音。当给它们一定的作用力时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1)指导学生边实验边观察“当物体发出声音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①把用线系着的小泡沫球靠近发声的锣

3、面。②看发音的琴弦。(这两个实验方法可叫学生参照课文自己设计)③(可再加一个“鼓的实验”,过程简单直观)在发声的鼓面上撒些小泡沫球。让学生细心观察物体发声时发生了什么现象。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  (4)师生总结: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振动”。  2、研究当物体停止振动,还能听到声音吗?  (1)谈话: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让物体停止振动会怎样呢?下面大家就设法使鼓、锣、小提琴发声时的振动立

4、即停止,看还能不能再听到声音。为什么?  (2)分组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谈话:为了体现科学实验的严密性,我们要用更多不同类的物体进行实验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自己设计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3)分组实验。(其中关于“尺”的实验,可增加一个尺子露出的一端长与短不同的对比实验。让学生了解“振幅”与

5、“频率”及频率的高低对声音音调高低的影响)  (4)师生总结:通过以上多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交流查阅资料。  声音的第一个特征是音调,解释音调的最好办法是音阶,钢琴右键的声音比左键的声音高。音高取决于频率,频率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用赫兹表示。  要改变音调,就要改变振动的快慢,改变振动快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紧度。物体越绷紧,振动就越快,它的音调就越高;物体越绷松,振动就越慢,它的音调就越低。  2)长度。物体越短,振动就越快,音调就越高;反之,振动就越慢,音调就越低。  3)厚度

6、或粗细。物体越薄,越细,振动就越快,音调就越高;反之,越厚、越粗,震动就越满音调越低。  声音的第二个特征是响度,也叫音量,音量取决于声音具有的能量,取决于声波的振幅。单位是分贝,关于分贝的资料在书的42页。  声音的第三个特征是音色,也称音质或音品。人的耳朵非常灵敏,人耳听到声音时,可以立即判断是什么声音,人们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