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张海兵.doc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张海兵.doc

ID:54985384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5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张海兵.doc_第1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张海兵.doc_第2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张海兵.doc_第3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张海兵.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张海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五常教师进修学校张海兵一、教材内容分析《沁园春•长沙》选自中学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是阅读鉴赏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一篇文章。《沁园春•长沙》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战斗生活的回忆,颂扬了当时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艺术地表现了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的光辉思想。《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中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精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主宰天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对学生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

2、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确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3.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教学重点:揣摩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教学难点:从意象的角度了解《沁园春•长沙》中关于湘江秋景的

3、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二、学生特征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构成来看,学生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沁园春 雪》,所以对于毛泽东的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同时,从学生的情感体验来看,学生正处在年轻气盛的阶段,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已经能够感悟,所以对于本文的学习也较容易把握,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并且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三、教学方法课中教学方法: 朗诵法  合作探究法  提问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毛泽东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

4、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1936),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二)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1.学生单独朗读全词,发现字词读音问题,教师做诵读指导。明确:熟悉字音(生字:舸gě  遒qiú  稠chóu  遏è);理解词义(生词:寥阔、挥斥方遒,中流);先找韵脚,把握韵脚,读出韵味(韵脚:秋、头、透、流、由、游、稠、遒、侯、否、舟)。2.归纳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词的上下片主要写什么?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

6、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3.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听教师朗读全词(范读),感受形象,理清思路。A、作为记游之作,本词突出的塑造了“我”的形象,圈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语。明确:立  看  怅  问  携  忆  记B、深秋季节,毛泽东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明确: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

7、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想——峥嵘岁月  祖国命运  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C、全词描述了几幅画面?明确:独立寒秋  湘江秋景  峥嵘岁月 中流击水(板书)4.感受词中所描绘的形象,理清作者思路。5.学生全体朗读全词。(四)重难点研习1、具体研习独立寒秋图A 学生朗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B 让学生简要说明其大意: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C 提问: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直立”或“站立”?明确:“独立”不仅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可以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

8、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2、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4⑴带着问题让学生朗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A、作者是如何变换视角来描绘这眼前大好秋色的?明确:远眺 近观 仰视 俯视     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