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题画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王英.doc

古诗《题画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王英.doc

ID:55009803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6

古诗《题画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王英.doc_第1页
古诗《题画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王英.doc_第2页
古诗《题画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王英.doc_第3页
古诗《题画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王英.doc_第4页
古诗《题画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王英.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题画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王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画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大兴第一实验小学王英【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设计理念】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灿烂文化的传承是基于对古诗的热爱,对诗人的敬重之上的。一个优秀的阅读者不仅仅是读一首诗,教一首诗,而应该将它作为一种载体,指导学生研读古诗本身意象,深层意境,从而拉近与古诗的

2、距离,与诗人的距离,在声声朗读吟诵之中爱中国的名花、爱中国的古诗、爱中国的名人、爱自己的祖国。【教学过程】  一、以单元主题谈话入诗,走进诗文。  1、中国是个花的国度,自古以来就有赏花、种花的传统。爱花之人不胜枚举。有不少文人墨客以花为题,创作了许多书法、诗词、绘画等艺术珍品,而能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像这样的人咱们清朝就有一位,他就是——郑燮。 2、谈谈你所知道的郑燮。(自由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聆听大家的交流,发现板桥偏爱画兰、竹、石,说明板桥偏爱这些事物。板桥是爱兰之人,他常常画兰花图,画完之后便题诗一首,画中花

3、,诗中画相映成趣,即将要学习的古诗《题画兰》便是。如果在画好的竹子旁题诗就是《题画竹》。今天咱们先学习古诗《题画兰》。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1、请自由读古诗,将诗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2、读了诗,喜欢板桥的诗的同学请举手。点名读古诗。评1:读得正确、流利评2:读得顺畅、字音毫无挑剔。   3、再读读古诗,一旦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诗的味道就出来一半了。4、又读了古诗,更喜欢板桥的诗的同学请举手。点名读古诗。评1:读得抑扬顿挫。评2:你能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强弱变化。听你的朗读,简直是一种享受。      5、再读读

4、古诗,边读边赏花,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写了什么?过渡:诗人爱兰花吗?(爱)他对兰花的爱停留在嘴巴上吗?(不是,他画兰花、写兰花的诗)看来诗人对兰花有着很深的了解,是吧?三、品读诗句,激发想象,体会意境。1、再次走进诗中,将第一、二行诗连起来读一读,想想诗人对兰花有着怎样的了解?A、写了兰花的生长环境和香味。诗人告诉我们兰花生长在何处?(高山之顶)B、兰花生长在高山之巅,如果我是喜欢兰花的诗人,心中难免会有些担忧,比如:老鹰会用锋利的嘴啄伤兰花吗?有雷电袭击怎么办?暴风骤雨会摧毁兰花吗?这样的情况有可能发生吗?(有)原来兰花生长的环境是如此的险恶。

5、C、如果你是诗人有这样的担忧会怎样读第一行诗?点名朗读——身在千山顶上头;如果你是兰花在那样的情形之下会怎样读D:诗人又是怎样告诉我们兰花生长得怎样呢?我们仔细的欣赏书上的兰花图。说说你看到的兰花有什么特点?(兰花长在悬崖峭壁上,枝叶尽力向上伸展。显得潇洒矫健、生机勃勃)E:如果你是诗人看到这样的兰花会怎样读第一行诗?点名朗读——身在千山顶上头;如果你是这样的兰花会怎样读?点名朗读——身在千山顶上头F:难怪在诗人的心中兰花是有血有肉的生命,这行诗中有一个字特别传神。是“身”字,诗人不用“生”。而用“身”,将对兰花的爱浓缩在这平淡无奇的词语中,真让

6、人佩服!G:诗人对兰花的了解远不止这些,还有兰花的香味。香不香?(香)从哪里散发出的香味?(突出的石头和狭小的岩缝中)在这样的高寒之地,有多少人上来停留,有谁会注意到兰花,可是兰花不会因为无人问津而自卑、自弃,她们照样开出花朵,依旧吐露芬芳。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读?——突岩深缝妙香稠(评:读出了赞美)H:兰花的香到什么程度?(“稠”字典上解释为浓,为何这里为何不用“浓”)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东西稠?感觉这些东西稠,需要用嘴巴尝,用手去摸。而“浓”却不能言尽。所以诗人是想告诉我们兰花的香味除了用鼻子闻得到,甚至可以触摸得到、品尝得到,你们说这香味稠不稠

7、?妙不妙?(妙!真妙!)难怪世人把兰花的香味称为“国香”、“天下第一香”,这样的美誉真是当之无愧!如果你是诗人会怎样读?——突岩深缝妙香稠(评:读出了赞美)小结:兰花身处贫寒之地,不因山岩的贫瘠而凋谢。却孕育大地的精华,吐纳着人间无与伦比的妙香,好一簇“妙”花!一起将前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在读中去想象兰花生机勃勃的英姿,那沁人心脾的妙香吧!过渡:诗人爱兰花,除了了解兰花生长的环境、散发的香味,还深深了解兰的什么呢?2、再将后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想想吧!A、1、师读:“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诗人了解兰花脚下有无喧闹?有还是肯定有?(强调“

8、非无”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有谁在喧“闹”呢?(翻滚的浮云)   B、师引导想象:难道兰花脚下有没有风儿在吹拂?有没有鸟儿在鸣叫?有没有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