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复习(朱军主编-第三版).doc

遗传学复习(朱军主编-第三版).doc

ID:55040687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遗传学复习(朱军主编-第三版).doc_第1页
遗传学复习(朱军主编-第三版).doc_第2页
遗传学复习(朱军主编-第三版).doc_第3页
遗传学复习(朱军主编-第三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遗传学复习(朱军主编-第三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基因突变的概念1.基因突变(genemutation):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结构)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二、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本质)是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分子结构的改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替换(substitution)/点突变(pointmutation)指DNA上单一碱基的变异。嘌呤替代嘌呤(A与G之间的相互替代)、嘧啶替代嘧啶(C与T之间的替代)称为转换(transition);嘌呤变嘧啶或嘧啶变嘌呤则称为颠换(transvertion)。倒位(transposition)指DNA链重组使其

2、中一段核苷酸链方向倒置。缺失(deletion)指DNA链上一个或一段核苷酸的消失。插入(insertion)指一个或一段(例如:转座子)核苷酸插入到DNA链中。发生替换、倒位、缺失和插入的结果可能造成错义突变(missensemutation):是指DNA分子中碱基改变后引起密码子变化,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替代,从而影响蛋白质功能,以至影响到突变体的表型。无义突变(nonsensemutation):是指由于DNA的碱基改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成终止密码子。这种突变引起mRNA翻译提前终止,产生一条短的不完整的多肽链。无义突变通常对所编码的

3、蛋白活性有严重影响,产生突变的表型。移码突变(frame-shiftmutaion)在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中如缺失及插入的核苷酸数不是3的整倍数,则发生读框移动(readingframeshift),使其后所译读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混乱,产生突变的表型。同义突变(沉默突变silentmutation):是指DNA分子中的碱基改变后,突变的密码子仍然编码原来的氨基酸,并没有引起多肽链中氨基酸的变化。三、基因突变的分类1、根据突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分为:形态突变型;生化突变型;致死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2、根据基因结构的改变方式分为:分子结构改变(碱基替换;倒

4、位)、移码突变(插入与缺失)。3、根据突变所引起的遗传信息意义的改变分为:错意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和同义突变4、根据突变发生的方式:自发突变(spontaneousmutation)是指在自然状态下未经诱变剂处理而出现的突变。自发突变可能是由于DNA复制错误、碱基的异构互变效应、自发的化学变化(碱基的脱嘌呤和脱氨基)和转座因子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人工诱发基因突变:包括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缺少碱基会引起碱基的转替换(转换和颠换)四、基因突变的诱发1、物理因素诱变1)分类物理因素诱变包括电离辐射诱变和飞电离辐射诱变。电离辐射: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中子的粒

5、子辐射,还包括X射线和γ射线的电磁波辐射。非电离辐射:紫外线。2)原理A.电离辐射的原理a.直接作用:当电离辐射的射线碰撞基因任何分子时,射线的能量使基因任何分子的某些原子外围的电子脱离轨道,于是这些原子就从中性变为带正电荷的离子,这叫做“原发电离”。在射线经过的通路上,在形成大量离子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子,多数尚有较大的能量,能引起第二次电离。这叫做“次级电离”。由于从一个原子外层脱离轨道的电子必然被另一个原子所捕获,所以离子是成对出现的,称为离子对。次级电离的结果,轻则造成基因分子结构的改组,产生突变了的新基因,重则造成染色体的断裂,引起染色体结

6、构的畸变b.间接作用:引起其它物质电离而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对遗传物质发生作用。B.非电离辐射诱变原理a.紫外线的直接作用机制:只能产生激发作用,不能使原子电离。激发作用使原子外围的电子活跃起来,造成基因分子链的离新。这些分子链已经离析的基因在重新组合的时候,不免要发生差错,于是出现基因突变。紫外线(UV)特别作用于嘧啶,使得同链上邻近的嘧啶核苷酸之间形成多价的联合。最通常的结果是促使胸腺嘧啶联合成二聚体;或是将胞嘧啶脱氨成尿嘧啶,或是将水加到嘧啶的C4、C5位置上成为光产物。它可以削弱C—G之间的氢键,使DNA链发生局部分离或变性。b.紫外线的间接作

7、用:产生H2O2,而起化学诱发作用。3)方法:A.外照射:中子、X射线、γ射线,紫外线;辐射源与物体间保持一定的距离。B.内照射:α射线、β射线穿透力弱,常为β射线,如用32P、35S浸种或注射,让植物吸收后而引起的辐射。2、化学因素诱变作用机理A.妨碍DNA某一成分合成妨碍碱基的合成从而导致被处理生物的突变。这类诱变物质有5–氨基尿嘧啶、8—乙氧基咖啡碱、6–疏基嘌呤等。前二种碱基妨碍嘧啶的合成,6–疏基膘呤妨碍嘌呤的合成。B.碱基类似物替换与DNA碱基类似的化合物,常常能在复制时掺入到DNA分子中去,在以后DNA复制时引起碱基配对上的差错,最终导

8、致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突变。碱基类似物,有5–溴尿嘧啶(5-BU,同时能和A和G配对),5—溴去氧尿核苷、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