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浅谈历史的趣味教学-论文.pdf

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浅谈历史的趣味教学-论文.pdf

ID:55063184

大小:130.5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8

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浅谈历史的趣味教学-论文.pdf_第1页
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浅谈历史的趣味教学-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浅谈历史的趣味教学-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验交流·在历史教材中,由于古代史部分的政治、军事、文化知识具有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特点,所以老师爱讲,学生爱听,教学效果比较好。但经济史、民族关系史部分的内容枯燥且难以理解,所以教师讲起来常感力不从心,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效果也往往事倍功半。于是,我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和教学现状,在经济史、民族关系史部分的教学中加入了一些生动有趣且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学效果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下面,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成文,以供同仁参考,不当之处还望指正。一、经济史部分经济史专题包括以农为本的经济政策、土地兼并、经济重心

2、南移、赋税制度等内容。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我结合一些汉字、诗词、民歌来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讲“以农为本的经济政策”时,我穿插了对这几个字词的讲解:“福”、“富”、“男”、“江山社稷”。“福”、“富”均有“田”作偏旁部首,这说明,在古人看来,拥有土地才能幸福,拥有土地意味着富裕;“男”的构成表明男子是农业的主要劳动力,就像在原始社会采集经济阶段,妇女由于自身的优势在生产、生活中一度处于主导地位而普遍受到尊敬一样,封建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由于男子身强体壮,在扶犁翻地上的绝对优势造成长达两千年之久的男尊女卑状况。此外,古人常把“江山”与“社稷”相

3、提并论,社稷的原始含义即土地神和五谷神,把国家和土地粮食等同,可见在古代是以农立国的。在讲“土地兼并”问题时,我吟诵了《悯农》中的两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然后让同学们围绕诗句谈自己的想法。经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在封建社会,土地是养家活命的根本,地主依仗权势兼并土地,农民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身上衣、口中食。农民辛苦一年,劳动成果却不能归自己所有,结果只能饿死。这样,土地兼并及其后果在学生头脑中就变得具体直观,易于理解掌握。“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知识难点,在讲这一吁学娃立~//2014.3问题时,我以二十四节气这一人所共知的常识为切人点,用环环

4、相扣的提问来化解难点。现将具体过程简述如下:师: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相对来说它更适用于北方的黄河流域,这是为什么?生:因为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当地气候、物候更为吻合。师: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综合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等经验总结出来的,因此,二十四节气和农事安排密不可分,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请结合第一个问题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这充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重心(尤其是农业)在北方黄河流域。师:大家知道,唐宋以后,江南除了是一个地理名词外,还成为富庶繁荣的代名词。一个地方如果物

5、产丰富,人民丰衣足食,往往被冠以“某某江南”的称呼,如宁夏平原由于水草丰美被称为“塞上江南”,这说明了什么?生:这充分说明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富庶丰饶。通过启发诱导,在师生一问一答之间,问题迎刃而解。二、民族关系史部分民族关系专题包括民族战争、民族融合、民族迁徙、对民族关系的正确认识等内容。在讲“民族迁徙”问题时,我以江苏南通名称的由来为突破I3。历史上,迫于北方长期战乱,通州(今北京通县)地区的人民被迫举家南迁,到达江南后,他们非常怀念自己的故乡,为了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他们把自己在江南的定居地称为通州,南通州的名称由此而来。而在讲“对民族关

6、系的正确认识”这部分知识时,我强调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因此,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授课时,我以金庸的武侠小说为切人点。金庸的小说广为人知,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金庸本人的民族观。金庸前期思想较正统,甚至带有大汉族主义色彩,如在其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中,主人公陈家洛一心想策反乾隆,志在反清复明,光复汉家河山,带有典型的汉族本位主义思想。金庸后期的小说所体现的民族观有了很大改变,《天龙八部》中的主人公萧峰本为契丹人,但却生于宋地,最后为阻止辽国攻宋。不惜牺牲个人生命;《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明确

7、承认“康熙治国远强于明代诸君”,对传统的反清复明思想提出质疑,小说在最后借其母亲之口道出的韦小宝身世,也隐含着民族融合的思想。这样,我利用大多数学生所熟知的内容,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什么是正确的民族观,并且顺带指出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即边读书,边思考,从书中读出道理。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并且经久难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但开展趣味教学时引用的内容应恰到好处,不可过多过滥,否则不但不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会喧宾夺主。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