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船长解读“船长”.doc

教学船长解读“船长”.doc

ID:55181714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1

教学船长解读“船长”.doc_第1页
教学船长解读“船长”.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学船长解读“船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船长》,解读“船长”江苏省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孙太恩212441《船长》一文我已经教过好几年了,第一次教时都有深刻的理解,内心也有很大的触动。这篇课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船员和乘客有秩序地脱险,自己却坚守岗位,随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反思:】哈尔威船长为什么同“诺曼底”号客轮一起沉入深渊,是本课的难点。如果这个问题不很好的解决,英雄的形象必然会大打折扣。哈尔威船长有没有逃生的可能?答案是肯定的。两艘船都放下了

2、救生艇,在哈尔威船长的指挥下,所有的人都全部生还,惟独船长一人遇难。难道救生艇上就容不下他一个人吗?哈尔威船长是经验丰富的水手,即使没有救生艇,他也完全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脱险,毕竟“玛丽”号就近在咫尺。那么只有一种解释:他是自愿和“诺曼底”号同归于尽的。能够逃生却主动放弃,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对于现代小学生来说确实难以理解。在古代,出海远航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每个船员的操作稍有差错就会危及全船,于是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船长为核心的体制,一切服从船长的指挥。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另一个规矩来制约船长,那就是船只沉没的时候,其他人都可以逃生

3、,只有船长是不可以的,他必须与船共存亡,否则他将不可能为人类社会所接受。到了十九世纪,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更重视生命的价值;而现代航海技术的提高,培养一名合格的船长更加不易,因此人们开始要求船长也要逃生。“诺曼底”号遇难就处于那个时代。虽然沉船的责任并不在哈尔威船长,但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所以他义无返顾地履行了“人在船在,船亡人亡”的规则。事实上,海难发生后,哈尔威船长已经就做好了死的准备,课文2中有这样的暗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必须把60人全都就出去!’”(实际上船上是61人)人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

4、知道了哈尔威船长要与船共存亡,所以才会在船长和船员一段简短的对话后,“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所以在船沉没的时候人们没有劝说,没有救援,只是“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我们从“凝视”一词中可以看出所有的人都没有痛苦,而是由衷的敬佩,因为船长伟大的人格魅力已经征服了所有的人。眼前的“船长”已然是高大的雕像、心中的英雄。“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也很值得品味。“又一次”说明哈尔威船长遇到多次海难,每次他都是坚守“忠于职守”的规则。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能够从容赴死了。同时也存在

5、的另一种可能:“诺曼底”号轮船是当时最好的轮船之一,哈尔威船长视若生命,从而心甘情愿地与它一同走向毁灭,正如屈原为国投江,谭嗣同为理想血洒刑场一样。它是历史的真相,并非艺术的加工。我们教师不能有任何的加工雕琢,应该从历史事实出发,把一个真实的“船长”还给每一位学生。鉴于上述的自我认识,我在上这一课之前,我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与“诺曼底”号同归于尽并组织学生讨论:哈尔威船长有没有逃生的可能?在课堂上我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与“诺曼底”号同归于尽?先让学生以搜集到的资料解释,教师再相机补充。如果学生搜集的资

6、料不能解释或解释不充分,教师必须讲解,直到学生明白为止。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