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优等生-优等生特点教育及对策.doc

sa优等生-优等生特点教育及对策.doc

ID:55209850

大小:1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3

sa优等生-优等生特点教育及对策.doc_第1页
sa优等生-优等生特点教育及对策.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sa优等生-优等生特点教育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sa优等生-优等生特点教育及对策    2、优等生1般学习好,发表论文习惯于听赞扬、受奖励,老师、家长对其采取放任、放心态度,导致不客观的学生评价,会使他们形成唯我独尊的观念职称论文发表2、优等生的表现及特点1、优等生存在的问题    优等生特点教育及对策3、优等生1般办事能力强,可以帮助老师去做许多事情,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文爱玲1、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对优等生1般是表扬多,批评少;看优点多,发现缺点少;迁就、姑息多,严格要求少;使用多,教育少。关键词:优等生问题教育对策教师往往认为他们是“优等生”、“小干部”,而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采取原谅的态度,发现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

2、几句,不想批评,不忍训斥,1般是采用“小问题放过,大问题带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对优等生的缺点、错误尽量回避。老师只看到他们校内的表现,忽视他们在校外,在家庭中的表现。有些优等生在校内、校外言行判若两人,回到家里,飞扬跋扈,不做任何家务。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事情都能容忍。老师对他们过分的偏爱与信任,使优秀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比别人强的“优越感”。久而久之,他们只爱听赞扬的话,虚荣心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经不起批评;他们有的自作聪明、骄傲自大,瞧不起学习比自己差的同学,又嫉妒比自己强的同学,大家都围着他转[1]    造成优等生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是

3、多方面的: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应试教育的消极作用;学校教育的偏差;家庭教育的失误;但更多的还在于学生自身心理品德不够健全。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研究,针对优等生的特点及可能出现的种种不良表现,不失时机地采用科学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使他们成为真正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不要因为他们成绩好而放松对他们的其他要求,甚至姑息他们的缺点。事实证明,忽视优等生的教育,比忽视后进生的教育危害更大。B   1728-2462(2008)06-0063-02毕业论文什么是优等生?按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所谓的优等生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即学生知识方面

4、多样化、道德品质宽容化、能力要求特长化、学习自主化、心理正常化等。本文所指的优等生是指在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近年来,在各类新闻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1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件:浙江某小学3年级学生徐某,是大家眼中的优秀学生。从跨进小学校门那天起,他的成绩1直保持全班第1,年年被评为“3好学生”。但是,在1次期中考试中仅仅因为数学考了90分,名次降为班上的第5名,自杀身亡。据了解,他的语文成绩是98分,仍是班上最高的。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好学生”究竟怎么了?这些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竟然成了问题儿童?其实,仔细分析1下,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优等生身上的缺

5、点不容易被发现,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太突出。优等生由于优点10分明显,往往给人10分鲜明的印象,这样就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反映,认为优等生什么都好,而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不易发现。也正是因为“好学生”身上的“好”,使“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发生在优等生身上的1系列不良事件提醒我们对优等生的教育不容忽视。经常听到1些教师抱怨:优等生的思想工作难做,反之就会产生负面效应。的确如此,优等生养尊处优,易形成虚荣、自傲、嫉妒等心理,使教师的思想工作难度倍增。花费心血最多的莫过于对优等生的指导和对后进生的帮助,然而收获却不尽相同。优等生步步升高,离开学校以后,不少人看见老

6、师“敬”而避之,甚或形同路人;后进生虽没有优等生那样“飞黄腾达”,但他们见了老师却热情主动,礼貌有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