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课件.ppt

骨巨细胞瘤课件.ppt

ID:55362771

大小:1.31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5-15

骨巨细胞瘤课件.ppt_第1页
骨巨细胞瘤课件.ppt_第2页
骨巨细胞瘤课件.ppt_第3页
骨巨细胞瘤课件.ppt_第4页
骨巨细胞瘤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骨巨细胞瘤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骨巨细胞瘤病例:患者男性,41岁,摔伤致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7小时。既往15年前右肱骨骨折史,行石膏固定保守治疗。术中所见右肱骨近端前外侧骨皮质破坏,骨病变呈暗红色肉芽状。术后病理:(右肱骨近端)考虑骨巨细胞瘤伴大量出血坏死囊性变。诊断:(右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右肱骨近端)病理性骨折诊断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GCT在组织上GCT含有明显和弥漫的破骨巨细胞成分,因此GCT在过去曾被命名为破骨细胞瘤(osteoclastomas)。年龄20~30岁为发病高峰。据报道只有1%~3%的患者在14岁以下,因此在诊断发生于14岁以

2、下的GCT要特别慎重。另外9%~13%的GCT发生在50岁以上。治疗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选择依赖正确的术前评估,并影响术后复发情况。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常为疼痛,局部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轻者局部间歇隐痛及肿胀,病变进展者有局部肿胀变形、关节活动受限等。穿破骨皮质者有软组织肿块、皮肤紧张发亮、静脉曲张、皮温升高等表现。特殊部位肿瘤有特殊症状,发生于骶骨者可有尿潴留,发生于颅底者有颅神经受累表现,位于脊柱者可出现脊神经或脊髓压迫症状,甚至截瘫。当疼痛性质改变,由间歇转为持续,要警惕恶变可能。发病部位发病部位是GCT

3、诊断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大约84%~99%的GCT病灶累及到关节面下1cm。最常见的部位是膝关节,最好发的单块骨是股骨远端。其次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传统X线平片是巨细胞瘤最具诊断价值的放射学检查手段。①长管骨:典型X线表现为骨端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破坏,并呈“皂泡样”改变。病灶多为单发,边缘清楚,无明显硬化。破坏区可达软骨下骨,病变周围骨皮质变薄,当肿瘤较大并有侵袭性者,可出现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及周围软组织肿块,但很少有骨膜反应,当出现病理骨折时可见骨膜反应。②短管骨、扁平骨及不规则骨:长骨以

4、外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在X线片上无特征性表现,与其他溶骨性病变无区别。骨巨细胞瘤CT表现①观察病灶内情况:溶骨性破坏的膨胀程度,描写不均匀生长引起的多房样改变及边缘部②病灶边缘情况的观察:骨皮质或包壳变薄、冲破、骨膜反应及其伴随的软组织肿块。③骨外软组织块影的观察:X线平片观察骨外软组织块影均见于骨壳不完整者,而骨壳局部缺损、软组织块影较小时CT易于发现。④特殊部位的肿瘤及其与血管、神经的关系,如骶骨巨细胞瘤CT片优于X线平。⑤增强扫描可反应病灶内血供,显示液化、坏死区。骨巨细胞瘤(MR表现)骨巨细胞瘤的MRI诊断必须结

5、合X线平片。在T1WI多为均匀的低信号或中等信号,在T2WI上常信号不均,多呈低、等、高混杂信号,形成“卵石征”,病变的边缘显示比较清楚。当病灶内有坏死、囊变合并出血时,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改变,并可见液-液平面,其出现率较CT高,但缺乏特异性。病史较长或以前出现过病理骨折的患者,肿瘤内常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有文献报道,约63%的骨巨细胞瘤可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着,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常常提示肿瘤分化较高。MRI发现含铁血黄素沉着十分敏感,表现为T2WI上结节状、带状甚至弥漫分布的低信号区。对于富血供的肿瘤,病灶实

6、体在GD-DTPA增强后可呈轻度到明显强化,动态扫描可出现“快进快出”现象。MR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和99%,对侵犯血管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和98%,明显高于CT与血管造影。但MRI估价关节受累的假阳性较高。MRI图像的优势主要在于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存在,对骨髓、关节腔的实际受累情况,周围软组织肿块的显示,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方面,MRI也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更利于早期发现转移及恶变。因此MRI逐渐被应用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术前评估。影像学鉴别诊断GCT的诊断重要依据为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偏

7、心性生长,膨胀性破坏,有骨包壳,CT和MRI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等诊断一般不难。与GCT有相似影像学表现的主要有动脉瘤样骨囊肿(ABC)和巨细胞修复肉芽肿(giantcellreparativegranuloma,GCRG)。GCT与ABC与GCT相比,ABC发病年龄要小,发病部位不像GCT那样靠近关节面,可以发生在干骺端或骨干,在CT和MRI增强扫描表现为多囊状改变,并可出现多个液平面,囊壁可以强化,没有强化的实性成分,可以提示为ABC。GCT与GCRGGCRG不是一种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反应,无论如何,GCRG是在

8、病理和临床与GCT不同的一种疾病。与GCT不同,GCRG好发于10~30岁,常见于上下颌骨[1]。第二好发部位是手足的短骨。X线表现不特异,颌骨病变表现为骨的膨胀性和分叶破坏,皮质常完整。这些X线表现与牙源性囊肿,ABC,造釉细胞瘤牙源性黏液瘤和牙源性纤维瘤不能区分。发生在手足短骨时,常见的表现是膨胀性骨破坏。GCT的治疗Mendenhall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