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冷冻燥程序设定.doc

纳洛酮冷冻燥程序设定.doc

ID:55593191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9

纳洛酮冷冻燥程序设定.doc_第1页
纳洛酮冷冻燥程序设定.doc_第2页
纳洛酮冷冻燥程序设定.doc_第3页
纳洛酮冷冻燥程序设定.doc_第4页
纳洛酮冷冻燥程序设定.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纳洛酮冷冻燥程序设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纳洛酮冷冻干燥程序设定问题一:2010.9.25前生产的2批1、预冷:降温3h左右到—40℃,再保温2h;2、用18h从—40℃升温至—20℃;再保温2h3、用10h从—20℃升温至0℃,再保温2h;4、用8h从0℃升温至30℃,再保温4h;5、充氮:在30℃保温4h中,保温2h后充氮1次,保温3h后充氮1次,保温4h后充氮1次,每次充氮3kg.6.压塞时真空度1.5Pa7.压塞后出箱前曾对洁净区进行清场,且开空调制冷等(目的是为下一批次生产争取1天的时间)(备注:整个冻干过程用时49h。充氮的目的主要置换冻干机干燥箱腔体内的空气,以至在冻

2、干结束时达到去除水珠挂瓶壁问题,但未达到目的。)2010年9月26日生产的1批变化因素有(红色表示)1、预冷:降温3h左右到—40℃,再保温2h;(5h)2、用18h从—40℃升温至—20℃,再保温2h;(20h)3、用10h从—20℃升温至0℃,再保温2h;(12h)4、用8h从0℃升温至30℃,再保温4h,然后降温至20℃,用时1.5h。(13.5h)5、在保温、降温5.5h过程中一直通过渗气阀充氮6.压塞时真空度179.5Pa7.压塞后出箱前未对洁净区进行清场,且未开空调制冷等(备注:整个冻干过程用时50.5h。充氮的目的主要置换冻干

3、机干燥箱腔体内的空气,以至在冻干结束时达到去除水珠挂瓶壁问题,但达到目的。)问题二:1.成品储存一定时间后PH值上升,含量下降,同时伴随着杂质峰增多。解决方法:加了6个ppm的EDTA作抗氧剂作稳定剂。加EDTA后产品的含量是否会下降,PH值是否仍会上升,尚待观察。预冻要点:1、预冻的目的也是为了固定产品,以便在真空下进行升华。如果没有冻实。则抽真空时产品会冒出瓶外来,没有一定的形状;如果冷的过低,则不仅浪费了能源和时间,而且对某些产品还会降低存活率。2、预冻之前应确定三个数据。其一是预冻的速率,应根据产品不同而试验出一个最优冷冻速率。其二

4、是预冻的最低温度,应根据改产品的共熔点来决定,预冻的最低温度应低于共熔点的温度。其三是预冻的时间,根据机器的情况来决定,保证抽真空之前所有产品均已冻实。不致因抽真空而冒出瓶外,冻干箱的每一板层之间,每一板层的各部分之间温差越小,则预冻的时间可以相应缩短,一般产品的温度达到预冻最低温度之后1-2小时即可开始抽真空升华。3、降温3h左右到—40℃,再保温1~2h即可开始抽真空升华(我方产品纳洛酮)。升华干燥(第一阶段)要点:1、用11h从—40℃升温至-25℃,再保温2h(我方产品纳洛酮)。2、当冻干箱内的真空度降至10Pa(可根据制品要求而定

5、)以下,就可以开始给制品加热,为产品升华提供能量,且冻干箱内的真空度应控制在10-30Pa(0.1~0.3毫巴)之间最有利于热量的传递,利于升华的进行。压强低当然有利于产品内冰的升华。但由于压强太低时对传热不利,产品不易获得热量,升华速率反而降低。实验标明:在冻干箱的压强低于0.1毫巴时,气体的对流传热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压强大于0.1毫巴(即冻干箱的真空度)时,气体的对流传热就明显增加。在同样的板层温度下,压强高于0.1毫巴时,产品容易获得热量,因而升华速率增加。但是,当压强太高时,产品内冰的升华速率减慢,产品吸热量降减少。于是产品自身的

6、温度上升,当高于共熔点温度时,产品将发生熔化,造成冻干失败。冻干箱的合适压强一般认为是在0.1~0.3毫巴之间,在这个压强范围内,既利于热量的传递又利于升华的进行。超过0.3毫巴时,产品可能熔化,此时应发出真空报警信号,切断对产品的加热,甚至启动冷冻机对冻干箱进行降温,以保护产品不致发生熔化。4、干燥速率:每瓶内的装量(正常的干燥速率大约为1mm/h)5、第一阶段干燥结束可以通过以下现象判断:(1)干燥层和冻结层的交界面到达瓶底并消失。(2)产品温度上升到接近产品共溶点的温度。(3)冻干箱的压力和冷凝器的压力接近,且两者间压力差维持不变。当

7、关闭干燥室与冷凝器之间的阀门时,压强上升速率与渗漏相压器近(需要预先检查渗漏的速率)。通常在此基础上还要延长30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再转到第二步干燥,以保证没有残留的冰。解析干燥(第二阶段)要点:1、-20℃升温至30℃要?h,再保温4~6h(我方产品纳洛酮)2、解析干燥也称第二阶段干燥。在第一阶段干燥结束后,产品内还存在10%左右的水分吸附在干燥物质的毛细管壁和极性基团上,这一部分的水是未被冻结的。3、为了改进冻干箱传热,使产品温度较快地达到最高允许温度,以缩短解析干燥阶段时间,要对冻干箱内的压强进行控制,控制的压强范围在15~30Pa(0

8、.15~0.3毫巴)之间。产品温度到达许可温度之后,为了进一步降低产品内的残余水份含量,需要恢复高真空度,同时,冷凝器由于负荷减少也达到了极限低温,这样冻干箱和冷凝器之间水蒸气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