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在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气道阻力的临床观察.doc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在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气道阻力的临床观察.doc

ID:55670472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4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在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气道阻力的临床观察.doc_第1页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在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气道阻力的临床观察.doc_第2页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在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气道阻力的临床观察.doc_第3页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在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气道阻力的临床观察.doc_第4页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在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气道阻力的临床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在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气道阻力的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在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气道阻力的临床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支气管哮喘均为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两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流受阻,均出现呼吸困难、气道分泌增多、支气管缩窄等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由于COPD与支气管哮喘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于两种疾病的鉴别与诊断十分困难。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两种疾病的区别与联系展开了积极的探讨,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COPD与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在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气道阻力方面的临床特征,为两种疾病的鉴

2、别诊断提供有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木院40例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0.12±8.23)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13.91±2.72)年。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1,2]0选取本院40例COPD患者为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39.29±9.37)岁;病程2〜29年,平均病程(14.54±4.21)年。诊断

3、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2]。两组患者均处于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心肺功能不全者及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而出现气流受阻的患者。1.2方法1.2.1肺通气功能测定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通气功能是衡量空气进入肺泡及废气从肺泡排出过程的动态指标,含有时间概念。患者呈坐位,上鼻夹,口接咬口器与肺量计相连,平静呼吸1〜2min,测定常用的分析指标:用力肺活量(FVC)

4、、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及气道阻力(ROCC)o1.2.2支气管扩张试验支气管扩张实验是通过测定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FEV1的变化来判断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在检测前1d内患者禁止服用任何支气管扩张药物,吸入选择性3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雾化剂,20min后根据FEV1的前后变化计算改善率。改善率%=(药后测量值-药前测量值)/药前测量值X100%,改善率>15%以上,且绝对值超过200ml为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5、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1.1两组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比较为了避免患者身高、体重、性别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本研究测定结果以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来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FVC(L)[(3.943+1.003)VS(3.836±0.985]、FEV1(%)[(90.1±10.6)VS(89.2±9.85)]、PEF(L/s)[(2.93±0.86)VS(2.93±0.83)]、MMEF(L/s)[(0.85±0.37)VS(0.

6、90±0.32)],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观察组R0C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支气管扩张试验结果比较观察组通过B2-受体激动剂扩张后,改善率高达95.0%,而对照组支气管扩张试验后的改善率仅为13.5%,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于COPD患者对受体激动剂更加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1。注:两组比较,P<0.053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3]oCOPD为全球第4位的死亡疾病,N4

7、0岁的成人COPD患病率为10%,男性大于女性,吸烟者大于非吸烟者。COPD虽然是气道的疾病,但对全身机体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主要发病机制与以下因素相关:①吸烟为重要的发病因素,烟草中含焦油、尼古丁等化学物质,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流受限,烟龄越长,COPD患病率越高;②当化学粉尘或空气污染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长,均可能产生COPD;③病毒、细菌等感染也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④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也是造成肺组织正常结构损伤和破坏的主要因素。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足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

8、气道炎症[4]。近年来,支气管哮喘金球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与以下因素相关:①遗传因素:遗传基础决定了个体患病的易感性;②气候变化:当气温、气压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特别是在寒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