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记者如何下基层.doc

基层记者如何下基层.doc

ID:55676380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4

基层记者如何下基层.doc_第1页
基层记者如何下基层.doc_第2页
基层记者如何下基层.doc_第3页
基层记者如何下基层.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层记者如何下基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层记者如何下基层市县一级媒体离基层最近,记者经常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对做好基层报道具有天然的优势。然而,一些基层记者对“走转改”活动没有深入理解,认为这是中央级、省级媒体的事,他们夭夭在基层,不需要专门去走基层。于是,我们召开记者讨论会,讨论的焦点就是:我们在形式上是下了基层,内容上有没有下基层?人下了基层,心有没有下基层?我们和群众在一起,但我们有没有真正了解群众的思想与情感、希望和要求?在文风上,我们走基层是像油花一样浮在水面,还是像牛乳一样融入水中?是否有习惯于写空话、套话,却不懂写真话,说实话的现象?最后

2、,大家一致认为,上级要求我们下基层的指示,对基层记者同样具有针对性,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基层的记者更有条件下基层,也更应该把下基层的工作做好。那么,怎么样才能解决人在基层心不在基层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儿点做法。一、带着任务下基层。下基层首先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记者应当深入基层找到鲜活的事件,新鲜的典型,写出能够感染人、激励人的成就报道。比如,“走转改”活动一开始,吉安市就积极行动,开展了为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鼓与呼一一全市“百名记者走基层、访举措、看亮点”新闻宣

3、传战役,活动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打造宣传文化工作新亮点”这个主题,宣传报道“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的新举措、新风貌,宣传报道吉安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吉安广播电视台举行首届“喜迎十八大、记者走基层”广播电视新闻竞赛,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报道,采写出大量鲜活生动、富有泥土气息的稿件。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吉安广播电视台乂组织各县(市、区)台(中心)各派出一名记者参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三大百口会战”巡回采访活动。所以,我们走基层要抓住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把握服务

4、人民的着力点,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鼓与呼。二、带着问题下基层。如果心中没有思考,胸中没有全局,走基层就踩不到“实处二我们走基层要做到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比如,为了鼓励农民多种粮,稳定粮食生产,国家制定了粮食补贴惠农政策。这样的好政策,也像其他政策一样,引起了媒体争相报道。在几乎是一边倒地叫好声中,记者在采访中却敏锐地发现,不少农民尤其是种粮大户在几年后却对这一惠农政策有了怨言。原因在于粮补政策出台伊始虽然利民,但在执行多年后却出

5、现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惠及那些种粮大户。如果再这样下去,势必又会出现耕地抛荒、粮食不稳的问题。对此,记者通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采访,及时采写了《粮补该谁得》这篇电视评论,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此希望调整相关政策,让种粮的真正得到粮补,让粮补真正为粮食生产服务。又如,记者在农村采访时了解到现在赤脚医生面临生存难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赤脚医生面临被时代、被政策淘汰的命运。在农村有很多赤脚医生行医几十年,大半辈子时间奉献给乡村医疗事业,医术很高,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国家却经常要组织他们进行理论考试

6、,一年考几次,什么乡村医生证、接生证,要交各种费用。有的赤脚医生很难通过考试,面临淘汰的危险,但是农民离不开赤脚医生,国家又很难安排有资质有经验的医生到偏僻的乡村行医,导致农民看病难的现象。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存的赤脚医生还面临着没社保、没医保、执业空间越来越窄、养老问题没肴落等诸多困难。记者在下基层时还采访到,一些偏僻的乡村由于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因素,对部分教学点、村小进行撤并,导致不少孩子上学难,一些大山里的孩子,七八岁要跑二三十里路到乡镇读书,很麻烦。在下基层过程中,基层的一些疑惑、一些问题,通过宣传报道,

7、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部分问题得到了解决。当今正是一个社会大变样时期,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有的问题十分突出。记者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答案回单位,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比如,新农村建设与古民居保护的关系,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建设城镇化和农田保护的问题,农民洗脚上岸的生存问题,空心村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长期的关注。三、带着感情下基层。记者深入农村采访,要把基层群众当自己的朋友,怀着交朋友的态度与他们打交道,认真聆听他们的想法。在报道采访群众时,记者要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报群众之所盼,

8、把握群众的脉搏,讲群众能懂的话。有一个记者到新干县采访时,无意间听说沂江乡有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眼睛看不见了,但干起活来还很利索,可以挑水、做饭,甚至能够穿针缝补衣服,记者很好奇,想去探个究竟。但当记者来到老奶奶家里,发现老奶奶孤单一人,生活很艰辛。记者通过报道,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来帮助老奶奶。新闻播出后,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老奶奶成为驻地部队结对•帮扶的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