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全层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预防术后切口感染.pdf

腹部切口全层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预防术后切口感染.pdf

ID:55684498

大小:156.4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4

腹部切口全层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预防术后切口感染.pdf_第1页
腹部切口全层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预防术后切口感染.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腹部切口全层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预防术后切口感染.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4·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4年8月第8卷第4期ChinArchGenSurg(ElectronicEdition),August2014,Vo1.8,No.4··经验交流·腹部切口全层缝合加皮下负压引流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陈曦临床资料解质代谢紊乱,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常规治疗。每日检查切口皮下负压1.一般资料:本科于2011年4月至2013年引流液的量及其性质,并定期排放,保持负压状4月共收治复杂肝胆胰手术患者68例,男39例,态,注意有无血脓块阻塞引流管。观察切口愈

2、合女29例,年龄43~78岁,中位年龄60岁。其中情况及是否出现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窦道形成,胆总管结石复发20例,肝内胆管结石13例,肝随访1年观察有无切口疝发生。外伤5例,肝癌14例,胆囊癌3例,胆管中段癌3.结果:术后第1天引流管引出约20ml淡2例,胰头癌7例,胰体尾癌2例,坏死性胰腺炎红色液体,后逐日减少,待术后第7天引流液转2例,合并糖尿病15例。病例选择条件:(1)经为血浆样、量少于5ml,拔除引流管。所有病例原切口再次进腹,如胆道再手术;(2)手术污染无切口裂开、窦道形成等并发症,

3、一期愈合66例较重,如胆道结石伴感染、坏死性胰腺炎;(3)(97.1%),切口积液导致继发感染2例(2.9%),肥胖;(4)手术复杂,手术时间较长。其中1例因负压引流管滑脱,l例因负压引流管2.方法:手术切口分为右肋缘下斜切口、右上腹反L形切口、上腹部正中切口,长被血凝块堵塞,更换引流管后每天引出脓液约l0~30cm。59例为Ⅱ类切口,9例为Ⅲ类切口。采30ml,至术后第17天引出5ml血浆样液体后拔用可吸收单股缝线(0号薇乔线Vicryl,Ethicon,除引流管愈合。2例均随访1年,无切口疝形

4、成。Inc)行全层间断缝合。肋缘下切口缝合包括腹膜、讨论腹直肌后鞘、腹直肌及腹直肌前鞘,正中切口缝合包括腹膜及白线。要求进针处距离切缘1.0cm,切口感染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发针距1.0cm(图1),不留间隙,切口张力较大时生率约占全部腹部手术的9.65%~17.65%⋯,切口可以缝合完毕后一并打结。关腹完毕后,用大量感染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生理盐水冲洗皮下脂肪层,充分止血。采用一次并给患者带来很多近期和远期并发症【2J,还常常因性硅胶引流球及其配套的硅胶引流管,将欲置

5、人瘢痕修复、失去正常的形态而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切口皮下的一段引流管每隔2cm交错修剪一直径负担口】。造成感染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年龄、肥胖、0.5cm的椭圆形侧孔。将修剪好的负压引流管平糖尿病、营养状态、切口受污染严重、渗血积液、顺地置于切口最低处,并使硅胶管贯穿于切口全缝合技术、使用电刀及手术时间较长等J。胆道结长,由切口最下方或外侧2~3cm戳孔引出固定(图石伴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等多为污染性手术,肝2)。一次性皮肤缝合器钉合皮肤后,将引流管与胆胰肿瘤手术时间较长,易发生切口周围皮肤汗引流球连接,使

6、引流球处于空瘪状态,确保负压腺中的细菌移位。引流可靠(图3)。术后予胃肠减压,纠正水、电以往分层缝合被认为是关腹的标准,以解剖层次为基础,最终瘢痕愈合。理想的关腹技术应DOI: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4.04.013该在简单快捷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早期作者单位:225300泰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通讯作者:陈曦,Email:jia“gsuchenxi@163.COB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我们体会到全层缝合有如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4年8月第8卷

7、第4期ChinArchGenSurg(ElectronicEdition),August2014,Vo1.8.No.4·45·下优势:减少缝合工作量,节省手术时间,减轻压引流管须注意引流通畅、固定良好,要贯穿切口术者疲劳;可消除组织层次之间的间隙,不留死腔;全长,多剪侧孔。由于切口脂肪液化、皮下组织彻愈合可靠,无切口裂开、切口疝发生;采用可吸底坏死、切口感染往往在术后7d以上,故笔者主收单股缝线,不仅缝线张力强度大、打结质量高,张拔管时间延长至术后7~10d。对于年老患者,皮而且组织反应小、细菌不

8、易窝藏、无异物残留。下脂肪菲薄不宜应用此法,强行放置后致切口张力缝合时须注意进针处距离切缘至少1.0cm,这是增高,血液循环差,致术后早期切口红肿。基于切口愈合过程考虑。在切口愈合过程中,切(本文图1~3见光盘)口两缘筋膜组织经过胶原分解期,沿切口两旁的筋膜变得脆弱而易裂开,不容易承受缝线的牵拉参考文献力,此胶原分解的宽度多为0.3~0.7am。针距要求1吴小蔚,董玉林.外科手术切El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J1_中华1.0cm,过密易使切口组织缺血妨碍愈合,过松则医院感染学杂志,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