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联知识.doc

学习对联知识.doc

ID:55739685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5

学习对联知识.doc_第1页
学习对联知识.doc_第2页
学习对联知识.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习对联知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对联知识,不断提高对联创作水平——在户县中小学语文教师技能培训会上的讲稿提纲(2013年4月17日)焦万利各位老师:对联,雅称楹联(因常贴在楹柱上),俗称对子。对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一、    对联的功能与作用对联承载着中华文明,承载着先贤的智慧。对联可以用来装饰环境,陶冶情操,彰扬赞颂,劝勉激励,启迪告诫,祈福吉祥,凭吊缅怀,酬酢欢娱,广告宣传等。这九个方面,主要体现在春联、名胜古迹联、行业联、寿联、婚联、新居联、挽联中。可以说,对联的实用性、群众性超过任何一种文

2、学体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家喻户晓,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其实,人生也是一副对联。人的生和死,贫与富,成和败,名和利,虚和实,优和劣,真与假,那个不是一副对联。人的悲和喜,名和利,正和反,强与弱,顺与逆,宽和严,难与易,那个不是一副对联。读懂了对联,不但读懂了人生,也就读懂了中国,读懂了社会。学习对联佳作,实际上如同品味美味佳肴,可以清心健脾,醒目提神,涵养容颜。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情怀,为我们提供写作素材和角度。有了一定的对联知识,作文也自然会文采飞扬。二、    对联的规范与要求对联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

3、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联律通则》规定了六要素:    (一)       字句对等。古传,有一副联还载于联书:(1)红颜配老翁,妙;      知己成佳偶,堪欢。其实,这不是对联,上联6字,下联7字,不对等。    (二)       词性对品。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必须是同一类,这叫同类词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等。例:户县人民路诗联文化主题广场有两副联,一副是宋代苏轼联:  (2)一幅(数量词)湖山(名词)来(动词)眼底(名词);          万家(数量词)

4、忧乐(名词)注(动词)心头(名词)。另一副清代阮元联:  (3)水(名词)能(动词)性(名词)淡(形容词)为(动词)吾友(名词);          竹(名词)解(动词)心(名词)虚(形容词)是(动词)我师(名词)。这两副联都符合词性对品的要求。  (三)       结构对应。即上下联句句型要一致。主、谓、宾、定、状、补  ,这些成分在上下联中必须相对应。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如人和对政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飞腾对歌唱),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晴空对丽日)。例:一是周恩来联:  (4)与/有肝胆人/共事;     

5、   于/无字句处/读书。另一副是孙中山联:  (5)修身/岂为/名传世;        作事/唯思/利及人。两联结构对应,符合汉语语法。  (四)       节律对拍。也叫节奏相应(节奏点、音步)例:清代郑板桥联:  (6)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节奏为三一三。  又一副清代曾国荃联:  (7)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事无奇但率真。节奏为二二一二。这两副联节律对拍,音步一致。  (五)       平仄对立。这是个重点。按普通话新声韵,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以七言联为例

6、,上下联之间第二、四、六字必须做到平仄相对,同一上联或同一下联之间二、四、六必须做到平仄相间(交替),这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例,清代邓石如联:(8)清风大雅能容物;平平仄仄平平仄          秋水文章不染尘。仄仄平平仄仄平。还有一副清代戴远山联:          (9)诗堪入画方称妙;平平仄仄平平仄;                官到能贫乃是清。(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副联符合平仄对立的要求,与今声一致。  (六)       形对意联。形式对仗,意义关联。上下联表达的内容统一主题。例,霍松林赠

7、上林苑诗联学会成立联:(10)属对上林花邑露;            吟诗西户鸟鸣春。又如任照华题渼陂湖联:    (11)水漫树梢鱼剪柳;            舟行云际撸摇天。这两副联不但形对,而且意联。特别是渼陂湖联,可称为佳联。  这六个要素最基本的是词性对品和平仄对立。三、    对联创作要把握以下几各方面首先、要做到“六忌”:一忌合掌。合掌是上下联或者相同位置的词语意思相似或差异不大。我们经常看到的“华夏/中华”,“神州/赤县”,“画乡/户杜”,“文坛/艺苑”,“千古/万年”“三江/四海”等。如:画乡催骏

8、马;户县展新姿。二忌乱脚。上下联联脚不按仄起平收。如,上林苑三月份擂台赛应征作品:为文求是增才气(出句);教书育人开心智(对句)。不说对句平仄不谐,下联句脚“智”是仄声,犯了乱脚的大忌。三忌孤平。上下联除第一字和尾字外,不允许只有一个平声字。如:静听动静更动听;(出句)        闲看忙闲不忙看。(对句)。出句第二字“听”字为孤平。四忌三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