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主要称谓.pdf

古代主要称谓.pdf

ID:55745259

大小:290.5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02

古代主要称谓.pdf_第1页
古代主要称谓.pdf_第2页
古代主要称谓.pdf_第3页
古代主要称谓.pdf_第4页
古代主要称谓.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主要称谓.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主要称谓一、对丈夫的称谓1、良人古时叫丈夫“良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代丈夫们光辉高大的形象,古诗里就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2、郎后来根据《说文解字》,为“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变成“娘”。“郎”就代表丈夫,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3、郎君单音节词太甜

2、腻了,于是在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青春妙龄的少女。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4、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廷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门大官人,从这个称呼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5、老爷老爷,仅限于官宦人家

3、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6、外人,外子在宋代,妻子有称自己的丈夫为“外人”的,也有称“外子”的,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还称“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7、相公京剧、越剧、黄梅戏里面有拉长了声音的一声娇呼“相——公——”。可见这个称呼古时之流行,这比“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8、先生“先生”,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有本意,有引伸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就其本意而言,古代“父兄”、“道士”这两重意思已不多用。而其最基本的含义似乎是“老师”。《辞海》“先生”目下载:“《

4、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也引伸为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有时也泛指对人的敬称。”由此可见,这一称谓,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对象之外,还隐含着职业、年龄方面的因素的。换言之,所谓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龄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二、对妻子称呼1、妻夫妻之妻,同夫一样,是古今一直使用的称谓。在妻的基础上,丈夫对自己的妻子可谦称为“拙妻”、“荆妻”、“寡妻”、“山妻”,互称可称为“贤妻”、“良妻”、“仁妻”,称人之妻可称“令妻”、“娇妻”、“妻房”等。2、妇已婚女子的通称,故也用为妻子之代称,早在殷墟卜辞中就已是如此。由妇而

5、派生的表示妻子的称谓还有“妇人”、“主妇”、“新妇”等。“室”,由于在礼记中称妻为室,由此而派生,故而妻又称为“室人”。对人家之妻尊称为“令室”、“贤室”。3、君在古代是用的很广的敬称,男女通用。妻称夫或夫称妻都可称“君”。如果在君之前加小、细等修饰词,就成为妻的代称。4、夫人在周代,本来是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秦汉以来,夫人既是王侯之妻妾之称、高级官员之妻的封号,也逐渐成为普通官绅人家对妻子的称呼,使用十分普遍。5、娘子可以是对妇女的泛称,也可用作妻子的代称。6、浑家这是唐宋以来出现的对妻子的称呼。7、内古时夫妻一主外,一主内,故以“外内喻男女,喻夫妻。称夫为“

6、外子”妻为“内子”、“内人”、“贱内”。8、老婆、婆娘是近代民间对女子颇为常见的称呼,在古代却很少用。“老婆”,本意是老年妇女,用作妻子之称,目前所见材料最早在宋代。婆娘在古代一般都作为已婚妇女的泛称。9、床头人是清代始见的对妻子的俗称。10、堂客这也是近代南方很多地方对妻子的称呼,这种称呼在明清时已经出现。三、古代各年龄段称谓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3、孩提:亦作“孩抱”,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

7、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4、龆龀:(tiắochẻn)儿童换齿。指七八岁的儿童。《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