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想象性模仿——以《绿衣骑士》为例.pdf

论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想象性模仿——以《绿衣骑士》为例.pdf

ID:55747633

大小:440.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06

论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想象性模仿——以《绿衣骑士》为例.pdf_第1页
论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想象性模仿——以《绿衣骑士》为例.pdf_第2页
论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想象性模仿——以《绿衣骑士》为例.pdf_第3页
论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想象性模仿——以《绿衣骑士》为例.pdf_第4页
论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想象性模仿——以《绿衣骑士》为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想象性模仿——以《绿衣骑士》为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7月宁夏社会科学No.4.Ju1.20144SocialSciencesinNin~xiaGen.No.185论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想象性模仿——以《绿衣骑士》为例岳国法(河南X-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艾丽丝·默多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她的哲学思维潜移默化赋予了她审视和书写当代人生存状况的独特视角。由于受柏拉图思想以及她亲身经历战争的影响,默多克没有将创作用于客观表现社会现实,而是通过对当代人的所思所想进行想象性摹仿,展示人与真实之间的距离。关键词:艾丽丝·默多克;想象性模仿;《绿衣骑士》中图分类号:I106.4/

2、5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292(2014)04—0168—05艾丽丝·默多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小说家,著名的学者彼得·康拉迪(Pe-terConradi)曾高度评价她:“至少在三个领域内:柏拉图和康德的伦理学研究,把法国存在主义以及克尔凯郭尔的理论引入英国,探讨艺术和美的本质,其中任何一项都可以使艾丽丝·默多克成为具有国际声望的作家。”_】这个评价充分肯定了默多克在英国文坛的地位以及她的学术贡献。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布雷德波利早在1965年就指出,默多克小说“主题倾向于形而上学的思索,技巧上倾向于寓言和象征主义”l2』2

3、粥。这里,马尔科姆准确地点出了默多克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特点,就是不断地把自己的伦理学、哲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以想象性模仿关注人的生存状态。默多克这种“想象性模仿”,不只是作者的思想在文本世界内的表述,同时也是对人在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理想化表述,因而这种关注更能体现作家的创作理念。一、关于“想象性模仿”艺术就是模仿,这是自柏拉图以来文艺理论界的传统观点,但是由于柏拉图在谈及模仿的时候,并没有给出一个科学的含义,因而关于模仿的所指问题在后来的不断演变过程中,渐渐被狭义地看作是关于现实的机械复制。事实上,关于模仿在文学作品中的所指问题,模仿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柏拉图

4、并没有完全忽视,而是由于后世理论家们在不断解读过程中,改变了模仿概念原初的“内核”。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真实的世界,自然是对理式世界的模仿,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因此艺术是“模仿的模仿”。柏拉图反对模仿,是因为它无法认识真理,但他也指出,如果诗人“由神凭附着,最平庸的诗人有时也唱出最美妙的诗歌”。这里的神即理式,只有当艺术与理式世界的真实相关,才有认识真实的可能。柏拉图否定诗人的低劣模仿,却推崇借助理式实现的想象性模仿。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扬弃了模仿论中的理式概念,认为文学作品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4181。因此,描写“不可能发收稿日期:2014—03—17作

5、者简介:岳国法(1975一),男,河南汤阴人,博士,河南-r_,lk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西方文学理论、叙事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4240041070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一gh一617);河南工业大学哲学社科繁荣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FRJH08)。~168—生但却可信的事,比可能发生但却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HJI加。模仿的宗旨是为了说明什么是合情合理的诗学虚构。黑格尔在《美学》中也谈及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认为模仿是把社会现象中“不符合事物真正概念”都舍

6、去,然后“从一大堆个别的偶然的东西之中”找到所要表现的“理念”,“如果艺术的形式方面的目的只在单纯的模仿,它实际所给人的就不是真实生活情况而是生活冒充”。ES~S3保罗·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探讨了模仿与世界,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认为艺术的摹仿分为三个阶段:模仿I是对现实的指涉,模仿II是创造性模仿,模仿III是观众和读者的追求,即模仿的接受。模仿II处于I对世界的前理解和III对作品的接受之间,是作家“发明的一个‘合情合理’的幻物”,“一个文本构形,是实践活动之预构与作品接受之重构之间的中介”。_6J1因此,模仿不应被视为对后者的静态复制,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它“打

7、开一个通向虚构空间的断口”,“建构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性”。[6】1砚它赋予我们对时间之体验以形式,是构形、综合、动态的“实践”:它不是模仿,而是生成再现之物。对于后经典叙事学论者来说,文本模仿不是以真实世界为模型,而是经常违背叙事规约,例如后现代小说中不可能的故事世界、反常的叙事行为等。正如理查森认为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也一直存在两种主要文学传统:一种是模仿,另一种是非模仿。一种更加关注再现的对象,而另一种则更加关注创作的行为”。。对于后一种来说,故事里的模仿中存在了许多非自然的因素,它们有时候不只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叙事因子,有时候还构成了后现代小说叙事中“最本

8、质的东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