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境-环保技术》之含氰废水处理技术.doc

《安全环境-环保技术》之含氰废水处理技术.doc

ID:55904632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3

《安全环境-环保技术》之含氰废水处理技术.doc_第1页
《安全环境-环保技术》之含氰废水处理技术.doc_第2页
《安全环境-环保技术》之含氰废水处理技术.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安全环境-环保技术》之含氰废水处理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含氰废水处理技术1 概况目前含氰废水处理工艺很多,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化学法常用于高浓度含氰废水的处理,随着处理技术的发展,臭氧和氧气氧化法在低浓度含氰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应用;物理化学法通常用于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起到了抵抗来水冲击和保证出水合格的作用;生物法通常作为主流程序应用于含氰废水处理上,经常多年运行取得了成熟的经验,并在耗氧和缺氧的基础上发展了厌氧工艺,物理法中均质调节对来水混合调节作用及降低高浓度CN-的冲击至关重要,所以物理法在废水处理工程中必不可少。上述原理中的方法都可在考虑投资、运行费用和处理效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水质的

2、特点、不同的出水要求,根据各自的具体条件进行工艺组合。2 A/A/O工艺2.1 含氰废水处理工艺工艺流程见图1含氰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来水→均质沉淀→接触氧化塔→气 浮→过 滤→出水此工艺流程简单,易受来水冲击,水质较差时基本没有处理能力,并影响接触氧化塔中膜的生物活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即使作为含氰废水处理工艺的预处理,本工艺也不能起到应有作用,对于腈纶工程等更复杂的含氰废水,本工艺就更不适应了。2.2 A/A/O工艺流程综合国内外工艺和技术,认为A/A/O多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含氰废水,可有效地解决进水的负荷冲击,提高废水的污染物去除率,

3、并适合于老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改造,见效快,比较适应中国国情,建议在含氰废水的处理中进行应用。2.3 工艺分析针对丙烯腈和腈纶聚合工段的污水中含有生物难降解的非极性污染物(即低聚物),把混合来水经流量调节均衡后,在水中投加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絮凝后,用溶气气浮法处理,经此处理后污水中BSPN和TSS去除率为80%~90%,初步处理污水经厌氧水解将难降解的ACN和微量高分子物质分解,然后会同纺丝和溶剂污水均衡调节后进行A/O生化,沉淀出水经连续反冲洗过滤器过滤,确保出水达标排放。2.4 工艺特点☆工艺流程简捷、合理、投资小、运行成本低。☆有

4、充分的预处理设施,并采用比常规生物法耐复杂水质冲击的A1段厌氧水解,保证A/O(缺氧/耗氧)段的生化能力。☆该工艺竭力避免加入各种药剂造成的处理难度,大大降低运行成本。本工艺没采用先进而操作难度大的工艺,只应用独特的厌氧工艺解决了国内现有含氰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使出水达标。3 排放方式A/A/O工艺可确保集团公司关于2000年达标排放的要求,达标后出水有三种去向:泡体封存、深度处理回用、深井回注。3.1 泡体封存达标废水排入泡体,依靠水份的蒸发及水体的自净能力达到封存的目的。但由于长期积累,泡体水质有恶化趋势,并使废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5、资源,所以泡体封存不可取。3.2 深度处理后回用根据我厂实际把含氰废水深度处理用于循环冷却水,为达此目的可采用微滤、超滤或反渗透。微滤和超滤运行成本低,但其出水还存在是否能满足工业循环用水水质要求的疑问,用反渗透进行深度处理的出水水质很好,但达标的含氰废水对反渗透膜有腐蚀作用,运行难度大,所以回用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3.3 深井回注深井回注多应用于沿海地带,通过储层可渗入海里。从表面上看大庆缺乏上述条件,但大庆存在长垣西侧过滤带,它有与油层相连通的巨大水砂沉积体,它与大海有同等作用与功效。综上所述,达标含氰废水可深井回注,加之自1997年

6、国家环境保护局已把重点从达标排放转到总量控制上,深井回注可实现我厂含氰废水的零排放。4 结论上述针对油田化工总厂含氰废水的特点,在分析国内处理工艺的基础上提出我厂宜采用:气浮———A/A/O(厌氧/缺氧/耗氧)工艺,此工艺能有效地解决进水的负荷冲击,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具有成本低操作性强等特点,确保出水达标。并对达标废水进行深井回注,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