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与瓶颈分析.pdf

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与瓶颈分析.pdf

ID:56012674

大小:450.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9

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与瓶颈分析.pdf_第1页
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与瓶颈分析.pdf_第2页
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与瓶颈分析.pdf_第3页
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与瓶颈分析.pdf_第4页
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与瓶颈分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与瓶颈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麓州警列2014.08ZHOUXUEKAN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与瓶颈分析陈扬王学锋(1.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上海201306;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摘要]新能源汽车以其低污染和不依赖不可再生能源的特性受到了各方的青睐。我国政府也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七犬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在2009年初启动“十城千车”计划,旨在通过对示范城市的政策扶持,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截止2012年底,25个示范城市中,甚至没有一个完成预期推广目标的50%。那么究竞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尴尬境遇?政府又是出于什么样

2、的考虑在行业技术尚未成熟的条件下仍选择力推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呢?文章将尝试从产业链的角度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论述,并尝试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与瓶颈分析。[关键词]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支持系统[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5-3492(2014)08—0164—06[收稿日期]2014—04—24[作者简介]陈扬,男,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国际航运管理系副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博士后,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制度理论;王学锋,男,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国际航运管理系主任,教

3、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C630018);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30601)的资助。一、引言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能源作为动力的汽车。④较之传统汽车而言,新能源车对环境污染较小,可以缓解人类社会对不可再生能源依赖的压力。因此,作为下一代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Ft益受到各方的重视。在国内,早在2O世纪90年代,科技部就通过“863”计划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2007年以后,国家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等主要部委相继出台产业激励政策,强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

4、投入及扶持力度。2009年1月,科技部牵头联合国家多部委启动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希望通过财政补贴,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但截止2012年底,甚至没有一个示范城市完成预期推广目标的50%。那么,为什么我国相关部委在行业核心技术尚不成熟的条件下,仍选择力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如此力度的政策激励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尴尬的境遇?文章的研究将尝试从产业链的角度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阐述。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造根据动力供给的不同,新能源

5、汽车可以进一步分为混合动力汽车(HybridElectricVehicles,HEV),纯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s,EV)和燃料电池动力汽车(FuelCellElectricVehicles,FCEV)。就目前的行业技术条件来看,以丰田普锐斯(PRIUS)等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汽车相关技术较为成熟,但由于采用了内燃机和储能】64电池作为动力系统,严格意义上这类汽车仍无法瞟脱对石油的依赖。而纯电动汽车则取消了传统的内燃机,仅采用电池驱动车辆行驶。尽管较之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在理论上具备诸多优点,但受制于现阶段的电池技术,此类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

6、程较短,严重阻碍了其市场推广。从上一阶段出台的相关政策判断,我国主推的新能源汽车确切的应表述为“纯电动汽车”。因此,文章以下的分析也将围绕着这一车型的技术特点展开。从产品设计上来看,纯电动汽车采用蓄电池驱动电动机取代了内燃机作为汽车的动力系统。核心环节与关键技术的革新,对产业链上的厂商构成与价值分布产生了巨大变化。(一)厂商构成较之传统内燃机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的在制造过程剔除了以内燃机为核心的动力系统,转而引入了动力电池②、电机电控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锂电池),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

7、与隔膜。其中,隔膜的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全球高端的锂电池隔膜技术基本掌握在Asahi,Celgard和Tonen三家厂商手中;正极材料的技术壁垒次之。正极材料的生产原材料“EVPlus级”碳酸锂(即纯度达99.99%以上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碳酸锂)被SQM,Rockwood,FMC与Talison等四家厂商垄断;在此基础上,中、Et、韩三国的厂商基本提供了全球95%以上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与负极材料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且今年全球主要的生产厂商正逐步从日、韩转移至中国大陆。此外,作为替代传动发动机的电机与电控系统,目前国际主流的技术为交流感应电机和永磁电机。

8、后者的生产有赖于上游稀土资源的供给,成本较高,但性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