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教案.doc

史铁生《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教案.doc

ID:56022814

大小:52.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4

史铁生《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教案.doc_第1页
史铁生《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教案.doc_第2页
史铁生《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史铁生《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教案授课人:淄博实验中学尚志美序号:5号【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寓情、理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解读文章主旨,感悟生命的意义。【教学重点】结合文章写景语段,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传达的对生命的感悟。【教学难点】挖掘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感悟生命真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问答法(配以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时,千缕柔情、万般感触涌上心头,他吟诵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告别了难以割舍的康桥。几年前,年过半百的史铁生先生

2、,在经历了许多人生坎坷、病痛折磨后,静坐轮椅,回忆、思考人生,写下了这篇饱含感情又充满哲理的散文——《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他又会在文中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呢?今天,就让我们在史先生的指引下,勇敢面对生死,感悟生命真谛。二、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

3、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三、展示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寓情、理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解读文章主旨,感悟生

4、命的意义。四、初读感知,理清思路(检查预习)提问:预习过课文之后,你觉得可以把文章划分为几个层次?请简要概括没部分的内容。(学生回答,师生总结)明确: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部分(1——3自然段):坦然迎接死神第二部分(4——12自然段):回忆过去第三部分(13——20自然段):感悟生命本文开篇虽然从死神谈起,作者说自己“已经活得不那么在意死了”,但全文大部分都在回忆过去,作者始终在探讨“生”问题。也许史先生并没有意识到,回忆过去,正是对未来终有一死的“在意”。下面,我们重点研读作者回忆过去的第二部分内容

5、。五、研读文本,品味语言(教学重点)1、提问:作者在回忆人生经历的时候,有没有写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没有)那他写了什么事情?(描写了许多记忆中的日常生活的情景)作者在回忆过去的人生经历的时候,并没有写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比如在二十岁瘫痪时用自杀抗议命运的激愤不平,比如在患严重肾病后不得不靠透析维持生命的痛苦无奈,比如在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时的激动喜悦,而是描写了许多记忆中的、想象中的日常生活情景。这一部分写景语段语言很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细细品味。2、提问:下面请同学起来朗读自己喜欢的

6、写景语段,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朗读,讨论交流,引导品味语言、体会情感。)3、教师配乐朗读第10段,重点品味。(景象、手法、情感)本段文字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气味、形态、声音等方面描写了充满活力的院中景物,一方面使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另一方面为后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在作者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太阳炽热的温度,闻到了花草、砖石的独特气味,看到了舞动的阳光下,西番莲盛开的硕大花朵、忙碌开采的蜜蜂、悠闲飘飞的蝴蝶,还有枣树下移动的树影、青黄的枣花、绿色的青苔。作者带我们置身于这充满生机和

7、活力的自然景象中,聆听天籁,接受“生命固有的召唤”,让人不由自主的“去寻找他、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去拥抱美好的生命。1、总结过渡:比较一下文中几个写景语段不难看出,纳入作者笔下的不外乎自然界静态的落日、朝阳、远山、近木、草丛、花朵,自由飞舞的蜜蜂、蝴蝶和蜻蜓,还有普通的四合院、玩耍的孩子、呼唤他的奶奶、张望他的母亲、埋头烟草或报纸的父亲和房檐下悄然走过的僧人……他们是那样的普通、温馨、宁静而有生机。作者正是置身于这样的画面当中,细致地观察,深入地思考,冷静理智地表达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8、六、探究主旨,感悟生命(教学难点)学生自读第三部分内容,挖掘文章主旨。提问:你认为文中那句话最能表达作者对生死的看法,对生命的感悟?说说你的理解。(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句话展开讨论:1、我既看见我的眺望,又看见我在眺望。(既看到自己的努力变成了现实,又在现实中继续超越。从不在既有的现实中沉溺,从不失去对未来的理想和渴望。)2、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的所在。(为作者渴望冲破“白昼的魔法”,摆脱病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