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飞行操控的基本原理.doc

直升机飞行操控的基本原理.doc

ID:56060979

大小:1.4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5

直升机飞行操控的基本原理.doc_第1页
直升机飞行操控的基本原理.doc_第2页
直升机飞行操控的基本原理.doc_第3页
直升机飞行操控的基本原理.doc_第4页
直升机飞行操控的基本原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直升机飞行操控的基本原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直升机飞行操控的基本原理图1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概要图(a)(b)图2直升机操纵原理示意图1.改变旋翼拉力的大小2.改变旋翼拉力的方向3.改变尾桨的拉力飞行操纵系统包括周期变距操纵系统、总距操纵系统和航向操纵系统。如图2所示,周期变距操纵系统控制直升机的姿态(横滚和俯仰),总距操纵系统控制直升机的高度,航向操纵系统控制直升机的航向。一、周期变距操纵系统周期操纵系统用于操纵旋翼桨叶的桨距周期改变。当桨距周期改变时,引起桨叶拉力周期改变,而桨叶拉力的周期改变,又引起桨叶周期挥舞,最终使旋翼锥体相对于机身向着驾驶杆运动的方向倾斜,从而实现直升机的纵向(包括俯仰)及横向(包括横滚)运动。

2、纵向和横向操纵虽然都通过驾驶杆进行操纵,但二者是各自独立的。周期变距操纵系统(见图3)包括右侧和左侧周期变距操纵杆(1)和(3)、可调摩擦装置(2)、橡胶波纹套(4)、俯仰止动件(5)、横滚连杆(7)、俯仰连杆(8)、横滚止动件及中立位置定位孔(9)、横滚拉杆(10)、横滚协调拉杆(11)、俯仰扭矩管轴组件(12)、总距拉杆(13)、与复合摇臂相连接的拉杆(14)、伺服机构(15)、伺服机构(横滚+总距)(16)、伺服机构(俯仰+总距)(17)和可调拉杆(18)等组件。1.右侧周期变距操纵杆3.左侧周期变距操纵杆2.可调摩擦装置4.橡胶波纹套5.俯仰止动件6.复合摇臂7.横滚连杆

3、8.俯仰连杆9.横滚止动件及中立位置定位孔10.横滚拉杆11.横滚协调拉杆12.俯仰扭矩管轴组件13.总距拉杆14.与复合摇臂相连接的拉杆15.伺服机构16.伺服机构(横滚+总距)17.伺服机构(俯仰+总距)18.可调拉杆图3直升机周期变距操纵系统(一)纵向操纵情况当前推驾驶杆时,通过俯仰扭矩管轴组件(9)及俯仰连杆(8),使复合摇臂(6)上的纵向摇臂逆时针转动,通过其后的拉杆、摇臂,使左前侧纵向伺服机构下移,自动倾斜器固定盘向左前方倾斜,旋翼桨盘前倾,进而使直升机向前运动。后拉驾驶杆,情况相反。(二)横向操纵情况当右压驾驶杆时,驾驶杆向右偏转,带动左横滚连杆(7)向前运动,同时

4、右横滚连杆(7)向后运动。通过复合摇臂(6)及其后的拉杆、摇臂,使左后侧横向伺服机构上移,右侧伺服机构下移,自动倾斜器固定盘向右前方倾斜,旋翼桨盘右倾,进而使直升机向右运动。左压驾驶杆情况相反。二、总距操纵系统总距操纵系统用于操纵旋翼的总桨距,使各片桨叶的桨距同时增大或减小,从而改变旋翼拉力的大小。旋翼总桨距改变时,其需用功率也随之改变。因此,还必需相应地改变发动机的油门,使发动机输出功率与旋翼的需用功率相匹配。为了减轻驾驶员的负担,通常将发动机的油门操纵与总桨距操纵交联。这样,当驾驶员操纵总桨距时,发动机的油门开度(供油量)也相应改变。所以,总桨距操纵又称为桨距—油门操纵,它是

5、由一根桨距—油门杆来进行操纵的。旋翼的总桨距以及周期变距操纵都是通过自动倾斜器实现的。总距操纵系统包括旋翼手柄(1)、可调摩擦装置(2)、总距扭矩管(3)、总距拉杆(4)、复合摇臂(5)、总距杆配平弹簧(6)、总距止动件及中心位置定位孔(7)、左侧和右侧总距杆(8)和(9)、复合摇臂上的预调器操纵摇臂(10)、横滚连杆(11)、俯仰拉杆(12)、与复合摇臂相连接的拉杆(13)、伺服机构(14)、伺服机构(横滚+总距)(15)、伺服机构(俯仰+总距)(16)和可调拉杆(17)等组件。1.旋翼手柄2.可调摩擦装置3.总距扭矩管4.总距拉杆5.复合摇臂6.总距杆配平弹簧7.总距止动件及

6、中心位置定位孔8.左侧总距杆9.右侧总距杆10.复合摇臂上的预调器操纵摇臂11.横滚连杆12.俯仰拉杆13.与复合摇臂相连接的拉杆14.伺服机构15.伺服机构(横滚+总距16.伺服机构(俯仰+总距)17.可调拉杆图4直升机总距操纵系统当上提总距杆时,总距拉杆(4)向前运动,带动复合摇臂及其上的三个周期变距操纵摇臂顺时针旋转,经后面三个拉杆(13)、摇臂传动使伺服机构作动筒壳体都向上移动同一位移,自动倾斜器也上移同一位移,三片桨叶安装角同时增大某一值,进而使直升机的升力增加。下放总距杆时正好相反。三、航向操纵系统航向操纵系统用于操纵尾桨叶的桨距,改变尾桨推力(或拉力)大小,以实现航

7、向操纵。航向操纵系统由脚蹬组件和操纵线系两大部分组成。航向操纵系统(见图8-7和8-8)包括右侧脚蹬组件(1)、尾梁中的连接装置(2)、航向柔性操纵钢索(3)、止动件(4)、左侧脚蹬组件(5)和扭力管(6)等组件。1.右侧脚蹬组件2.尾梁中的连接装置3.航向柔性操纵索4.止动件5.左侧脚蹬组件6.扭力管图5直升机航向操纵系统图6脚蹬组件分解驾驶员蹬脚蹬,经操纵线系,保持或改变尾桨叶的桨距,以改变尾桨推力的大小,保持或改变直升机的方向。当向前蹬右脚蹬时,尾桨叶桨距增加,进而增加尾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