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排涝规划探究

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排涝规划探究

ID:5607185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9

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排涝规划探究_第1页
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排涝规划探究_第2页
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排涝规划探究_第3页
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排涝规划探究_第4页
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排涝规划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排涝规划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排涝规划探究  摘要:通过对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排涝现状的分析,为顺应油区发展,重新对排涝区域进行划分,对汇水面积、排水流向、径流系数、排涝能力等进行科学论证,优化排涝干渠及排涝站的布局及规模,提出合理适用的排涝规划方案,能够较好的指导油区排涝系统的有序建设完善。关键字:北大港地区规划排涝能力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位于滨海之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目前油区排涝设施与功能已逐渐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油田公司“建设大油田,建设示范石油矿区”目标的实现。为顺应油区的发展,现对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排涝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排涝系

2、统规划方案。一、排涝现状大港油田主城区目前分为3个排涝区,排涝面积约96km2。外排泵站7座,排涝能力57.0m3/s;低位水塘4座;排水主干渠4条,其他干渠6条,总长度为80公里,均属供水公司管理,担负着油田城区39个生活小区、所有生产公用设施及外围1448口油气井生产的防洪排涝任务。目前油田排涝标准按重现期为二十年的降雨标准确定。(一)排涝区域划分7排涝一区:光明大道以东,滨海东道以西、滨海北道以南至南侧防洪大堤所围区域;排涝二区:东围堤道以东,光明大道以西与防洪堤所围区域;排涝三区:东围堤道以西至防洪大堤的大部分地区。(二)排涝站基本情况北大港地区共有外排雨水泵站7

3、座,总排水量57.0m3/s,其中负责中心城区的外排雨水泵站共4座,总排水量49m3/s。主要装设立式轴流泵及部分潜水轴流泵,用于将区内雨水、污水排至青静黄河排水渠或直接排至渤海,防止内涝发生。(三)低位水塘油区内四座低位水塘,降雨时可调峰蓄水,缓解外排泵站外排压力,减少大地积水时间。区内外排雨水泵站和低位水塘通过排水渠道联通,构成比较完善的排涝系统,充分发挥“长藤结瓜”排涝模式的作用,“大水期调峰增容,小水期有效补水”。库容范围内能发挥19m3/s的排涝能力,二、存在问题7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总体规划,大港油田原确权津歧公路以东区域大部分纳入南港工业区范围。根据大港油田近

4、期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在西城区新建住宅两万套。目前排涝系统已不能满足城区建设发展需要,极大的制约了油田公司“建设大油田,建设示范石油矿区”目标的实现。需对油田北大港地区排涝系统重新规划,现存问题主要表现为:1、排涝标准低大港油田北大港城区建成时间较早,排涝标准按重现期为20年的降雨标准确定,近年来油田城区规模快速发展,但排涝站排水能力没有大的增长,排涝沟渠也始终未进行大型改造,目前油田排涝标准低,排涝站排水能力不足,排水渠淤积严重造成排水不畅,另外防洪大堤处涵洞、桥梁、管线桁架等节点均制约了排涝能力。因外排不及时,油田多处地段已先后发生雨后长时间积水现象。2、现有排涝设

5、施老化油区排涝站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部分排涝站设备设施已运行二十多年未进行更新改造,由于油区多数排涝站雨污混排且水中含盐量高,恶劣的水质加速了设备设施的老化速度,目前各排涝站排涝设备设施老化严重,急需更新改造。3、现有沟渠连通能力差、排涝站互补性差油田整体排涝方向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各排涝沟渠均南北向设置,仅有排碱河由西向东连通各排涝沟渠,由于排碱河设计标准较低,雨水流速较低,且规划光华路以西排碱河位置偏北,不能实现各沟渠有效连通,造成降雨时各排涝站有忙有闲,排涝能力未得到有效应用。7三、排涝区域划分1、区域划分及径流系数确定由于南港工业区的建设及油田城区的发展,

6、需要对现有生产、公用及民用排水区域重新划分,现分为五个排涝区域。其中北大港中心地区总排水面积约为84km2,分为四个排涝区;北大港防洪大堤以外,油田井场密集区约21km2,统一列为一个独立排涝区。1)排涝一区津歧公路以西、东围堤路以东、防洪大堤以北区域,总汇水面积32.9km2。根据有关规划,将来光明大道以东区域(8.9km2)为绿化隔离带,综合径流系数取0.20;剩余红旗路以北区域(13.9km2)现阶段为城镇建筑密集区,综合径流系数取0.60,红旗路以南区域(10.1km2)现阶段及以后均为城镇建筑稀疏区,综合径流系数取0.30。2)排涝二区东围堤路以西、西围堤路以东

7、、防洪大堤以北区域,总汇水面积16.8km2。主要排水干渠为光华道沟渠,主要外排泵站为西三排涝站。该区现阶段及以后均为城镇建筑稀疏区,综合径流系数取0.30。3)排涝三区7西围堤路以西、防洪大堤以内区域,总的汇水面积为15.5km2。该区现阶段为城镇建筑稀疏区,根据规划要求该区域西围堤道以西、红旗路以北至幸福路北侧400m为城镇建筑较密集区(6.9km2),综合径流系数取0.60;其余区域现阶段及以后为城镇建筑稀疏区,综合径流系数取0.30。4)排涝四区津歧公路以西、青静黄河以北、防洪大堤以南区域,总的汇水面积为18.7km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