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厌学心态.doc

改变孩子厌学心态.doc

ID:56108696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9

改变孩子厌学心态.doc_第1页
改变孩子厌学心态.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改变孩子厌学心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改变孩子厌学心态厌学孩子心态很重要,还记得“习得性无助”吗?还记得那些在实验室里被电击的可怜的狗吗?当一条狗发现无论自己如何挣扎也无法摆脱被电击的遭遇时,它们会放弃努力,任人宰割。心理研究表明,人类在面对挫折和打击时,并没有表现出比犬类更为高明的智慧。如果一个孩子反复在某个科目拿到很低的分数,他就会渐渐放弃努力,并对这个学科产生憎恶的心理。这既是原生性厌学形成的过程,也是“习得性无助”形成的过程。如何改变厌学孩子心态呢,无论性格和气质类型如何,一旦陷入习得性无助,孩子们就会对自己的学习得出悲观的解释。这种悲观的解释会自我生长,不断蔓延,由原来对某个知识点的悲观的态蔓延到对整个学科的悲观心态,

2、再蔓延到对所有学科的悲观心态。很微妙的是,悲观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努力的结果。同样是努力学习,一个持有乐观心态的学生会比一个持有悲观心态的学生取得更多的进步。更神奇的是,悲观的心态甚至会直接改亦成绩。我们经常能看到,某些应试心理不过关的学生,在一道题卡壳之后方寸大乱,最后连一些比较简单的题都做不上来。然而这些学生一旦走出考场,便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出那些在考场上做不出来的题。心态像一道闸门,可以大幅改变我们的智力表现。如果你认为“你能把这道题做出来”,事实会证明你是对的;如果你认为‘你不能把这道题做出来’事实也会证明你是对的。心中所想往往就是事实。对于那些试图在某些瘸腿的科目上打翻身仗的孩子来说,在

3、他们相信自己真的能够翻身之前,任何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答案要从潜意识说起。什么是潜意识呢?最早发明这个词汇的,是现代心理学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看来,在我们的大脑中,除了我们最熟悉的,让我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意识之外,还存在着不为我们所知,却一直在发挥作用的潜意识。当潜意识中的企图和愿望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时,我们的潜意识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发挥作用,让我们催患生理上或者心理L的疾病。比如,当一位少女在潜意识中希望以世俗所不容许的方式得到父亲的爱时,她就会摧患歇斯底里来表达这一点。潜意识的力量就是这样强大。我们在平时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哪怕是无心之语都有可能渗人孩子的

4、潜意识,从而改变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并进而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然而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把这种强大的力量用反了。回忆一下你和孩子相处时,你说的话有多少是与鼓励有关,又有多少是与批评有关的吧。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自己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批评孩子,而不是鼓励孩子。诚然,也许你会说,你的每一次批评都是事出有因,都是在孩子犯错在先的情况下才脱口而出的。但是潜意识不会询问你批评的原因,它只对你批评的结果负责。和意识不同,潜意识不具备批判的功能,它倾向于对外来的指示和刺激全盘接受,不分对错。关于潜意识的这种特点,也许用催眠术来诊释更容易被理解一些。什么是厌学,我曾经看过一些催眠术表演。在加拿大催眠师格兰·

5、亚历山大的一次表演中,我看到这样的场面:亚历山大告诉被催眠的观众,他们正处于火灾现场,而他们的急救面罩就被他们踩在脚下。接下来最搞笑的一幕发生了,被催眠的观众竟然把自己脚下的鞋子脱下来当做面罩,扣在自己的嘴上,大口大口地吸气。当未被催眠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对那些身在舞台上的被催眠的观众而言,催眠师的话就是现实。他们真的感觉自己身处火灾现场,而非舞台。如果你从未有过被催眠的经历,也可以回忆一下你上一次在梦境中的感觉。梦常常是很荒唐的,但是在你醒来之前,你会对梦中经历的一切不加质疑地相信,这就是潜意识的特性。潜意识的这种特性会让你不加批判地接受外来的暗示,并进而把这种暗示变成

6、现实。所以,你的每一句批评,都是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强化他的错误。你骂他“是不及时完成作业”,他就真的越来越不及时完成作业。你骂他"做题时总是马虎”,他就真的不断马虎给你看。你骂他‘脑袋太笨,学什么都慢”,他就真的表现出很笨的样子来,学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你骂他,讨厌学习”,他自然而然地会成为一个厌学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厌学的孩子其实是家长一手缔造的。因为他们给了孩子太多的消极暗示。相反,如果从你嘴里说出的是对孩子进行鼓励的话,这些话在潜意识那里就成为了积极暗示。只要这种鼓励孩子能够接受,它就能渐渐成为现实。比如,你的孩子一连三十天都没有好好学习过。但是今天不知什么原因,他突然乖乖地坐在书桌

7、前,自己看起书,做起题来。如果你及时地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肯定,并尽可能在他身边的圈子里大肆宣扬这件事,他就会越来越多地坐在书桌前,看书做题。最终会持续表现出你希望看到的一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