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相容性概念.doc

生物相容性概念.doc

ID:56196846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9

生物相容性概念.doc_第1页
生物相容性概念.doc_第2页
生物相容性概念.doc_第3页
生物相容性概念.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物相容性概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生物相容性概念1、生物相容性是生物医用材料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复杂的生物、物理、化学反应的一种概念。2、生物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中始终贯穿的主题。按ISO会议的解释:生物相容性是指生命体组织对非活性材料产生反应的一种性能。一般是指材料与宿主之间的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二、生物相容性两大原则1、生物安全性原则2、生物功能性原则三、生物安全性原则1、生物安全性原则目的在于消除生物材料对人体器官的破坏性,比如细胞毒性和致癌性2、生物材料对于宿主是异物.在体内必定会产生某种应答或出现排异现象。生物材料如果要成功.至少要使发生的反应被宿主接受,不产生有害作用。因此要对生物材

2、料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即生物学评价。四、生物功能性准则1、是指其在特殊应用中“能够激发宿主恰当地应答”的能力。2、随着对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不仅要对生物材料的毒副作用要进行评价,还要进一步评价生物材料对生物功能的影响。五、生物学反应;血液反应、免疫反应、组织反应1、血液反应血小板血栓凝血系统激活纤溶系统激活溶血反应白细胞反应细胞因子反应蛋白黏附2、免疫反应补体系统激活体液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反应3、组织反应炎症反应细胞黏附细胞增值形成囊膜细胞质的转变六、材料反应:物理性质变化、化学性质变化1、引起生物医用材料变化的因素生理活动中骨骼、关节、肌肉的力学性动态运动;细胞生物电、

3、磁场和电解、氧化作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化学和酶催化反应;细胞黏附吞噬作用;体液中各种酶、细胞因子、蛋白质、氨基酸、多肽、自由基对材料的生物降解作用。2、引起生物体反应的因素材料中残留有毒性的低分子物质;材料聚合过程残留有毒性、刺激性的单体;材料及制品在灭菌过程中吸附了化学毒剂和高温引发的裂解产物;材料和制品的形状、大小、表面光滑程度;材料的酸碱度七、生物相容性分类:血液相容性、组织相容性(一般生物相容性)1、血液相容性:材料用于心血管系统与血液直接接触,主要考察与血液的相互作用;2、组织相容性:材料与心血管系统外的组织和器官接触,主要考察与组织的相互作用。3、血液相容性要求:抗血小板血

4、栓形成;抗凝血性;抗溶血性;抗白细胞减少性;抗补体系统抗进性;抗血浆蛋白吸附性;抗细胞因子吸附性.4、组织相容性要求细胞黏附性;无抑制细胞生长性;细胞激活性;抗细胞原生质变化性;抗炎症性;无抗原性;无诱变性;无致癌性;无致畸性。八、1、组织相容性的两个问题:生物医用材料与炎症;生物医用材料与肿瘤。2、血液相容性的两个问题:生物医用材料与血小板;生物医用材料与补体系统。九、造成细菌性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植入手术过程中对皮肤或组织造成损伤,给微生物提供侵入体内组织的机会;植入生产过程中已被细菌污染的材料和制品或无菌材料已被污染;植入材料能抑制体内的抗炎防御系统的反应性,增加了局部组织易感染

5、性;植入材料能抑制和吸附补体C3a、C5a,增加了多核白细胞在植入局部组织中的数量,使抑制局部炎症反应的能力减弱。九、生物医用材料与炎症1、非感染性炎症:由于植入物中微量小分子物质渗出,刺激组织所引起的炎症反应;2、感染性炎症: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用装置植入人体内后,由于植入物灭菌不彻底或植入被污染的无菌材料而引起的并发症。十、生物医用材料与肿瘤:1、诱发肿瘤的可能因素:与植入材料的外形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植入材料的埋植方法有关;与植入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被致癌物污染的材料或生物老化时能释放致癌物质的材料,在植入动物体内能诱发恶性肿瘤;与植入材料在体内形成的纤维包膜厚度有关;材料中残留的有

6、毒性或有刺激性的小分子物质使局部组织长期受毒或受刺激,可诱发恶性肿瘤。十一、生物医用材料与血小板生物医用材料对血小板的黏附。激活引起的一系列凝血核纤溶系统的反应,形成血小板血栓,其中血小板纤维连接蛋白参与血小板胶原的黏附,增强了血小板的伸展作用,加速血栓的形成;血小板因子V能促进凝血酶的局部生成,加速凝血过程。十二、生物医用材料与补休系统1、补体是血液中的一群蛋白质,在机体抵御感染中起重要作用。2、补体活化:补体各成分按一定顺序呈链锁的酶促反应。3、补体系统激活的两条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替代途径)。十五、ISO生物学评价标准特点1、明确了医疗装置的分类,将接触部位分为表面接

7、触、体外与体内接触、体内植入三大类;2、在接触时间上将小于24h的接触列为一时接触,短、中期接触时间大于24h至30天,30天以上为长期接触;3、将生物学评价试验分为基本评价试验和补充评价试验两大类;将亚慢性、亚急性毒性试验列入基本评价试验项目中,取消了热原试验项目;在补充评价试验中增加了生殖与发育毒性和生物降解试验两个项目。十五、我国生物学评价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不同将热原试验列为基本评价的生物学评价试验;将溶血试验列为一项生物学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