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教案.doc

《一件小事》教案.doc

ID:56206677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0

《一件小事》教案.doc_第1页
《一件小事》教案.doc_第2页
《一件小事》教案.doc_第3页
《一件小事》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一件小事》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件小事》教案一、教学目的1.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进步知识分子向劳动人民学习、严于解剖自己的革命精神。2.领会本文对比的写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第五至十一节,车夫和“我”不同态度的对比,2.第十二节,“我”思想转变的内心活动。难点:1.文章开头部分第一、二两节;2.第十六节。三、教法说明第五至十一节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自己读练解决。第十二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须引导学生精读,细加推敲。解决难点,着重于开头第一二两节,而对第十六节则只求一般了解,不求甚解也可。四、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1.解决第一、二两节难点,2.练习:以车夫和“我”对老妇人的态度

2、作对比,摘录词句。教学过程一、题解:《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写的,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小说。这篇小说写在什么时间,是在怎样的史历背景下写成的呢?本文写在一九一九年七月。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作品是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在这次运动中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鲁迅先生投人了“五四”运动,开始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他们的优秀品质,并寄希望于他们。《一件小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二、学生轻声读课文梦看注释,教师巡回答疑。正音正字:伊yǐ踌躇chóuchú诧chà异刹chà时凝滞níngzhì榨zhà憎恶wù三、

3、讲读第一、二节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节。启发思考:“我”说六年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这里所说的国家大事是指哪些事?为什么在国家大事前加上“所谓”二字?引导学生参看课本注释④回答。2.启发提问:在“我”心里,所谓国家大事的印象如何?对“我”影响怎样?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回答。教师板书:所谓国家大事印象:都不留什么痕迹影响:增长了坏脾气4.教师讲述“坏脾气”后的破折号的用法。“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夭的看不起人”,可见“我”对于那些乌烟瘫气的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丑剧深恶痛绝。5.启发:“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印象如何?学生读

4、第二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出“拖”、“至今忘记不得”。教师板书,在“所谓国家大事”右边写:一件小事。至今忘记不得拖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个“拖”字,说明了什么?(显示了这件小事影响之深,力量之大,“于我有意义”。)“至今”是什么词?表明什么?(时间副词,表明事情发生的时间不短,印象很深刻。)6.教师小结:文章开头通过‘大事”与小事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所谓国家大事并不大,一件小事并不小,“大事”与小事的对比,有力地衬托了一件小事的深刻意义。)教师板书:突出了一件小事的意义。学生齐读。过渡:这件小事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的意义何在呢?四、略讲三、四两节(小事开头部分)1

5、.请一名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思考作者在记这件小事的开头部分交代了些什么?2.教师略讲。重点:①第三节对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作了必要的交代,第四节又补充说明了事情发生的情况,暗示兜倒老女人责任不在车夫。②解释“生计”一词,由此说明“我”的身份——一般知识分子,生活虽优越于工农大众,但仍要为生计奔波。六、学生自己读,做练习:分析第五至十一节。1.教师提出练习要求:①列出标题,注意格式。②读课文,分别在两个标题下,用对比方式写下表现车夫和“我”对老妇人不同态度的词句。启发:当她伏在地上时,两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当听她说:“我摔坏了。”以后,两人的态度又有什么不

6、同?2。学生读书思考,完成练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就上述问题发表意见,一面肯定或一更正,一面板书。3.对待这件小事,两个人的态度是那样的相反,想法是如此的不同。这鲜明的对比使我们看到这两个人物品质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归纳小结。要点:车夫友爱无私,勇于负责,“我”冷漠自私。显示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在以上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下列板书:车夫:友爱无私立住脚放下、扶、搀“你怎么啦?”毫不踌躇搀着……走去(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我”:冷漠自私“……走你的罢!”“装腔作势”“真可僧恶”六、作业:朗读第五至十一节。第二课时重点:1.‘我”的前后思想变化。2.背诵第十二节。

7、教学过程:一、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五至十一节。提问:在这件事的发展过程中,“我”对车夫的行动是不理解的,他是怎样想的?用课文词语回答。二、过渡:当时“我”虽然一时不理解,但“我”毕竟是个为生计奔波的受压迫的知识分子,因而他看着车夫“扶着那老女人”“向那大门走去”时,思想感情上不能不突然受到触动。文章第十二节用了一段心理描写。三、讲读第十二节。1.要求学生各自轻声朗读,并思考:这一节前后两句各表达了什么想法?然后齐读。2.教师拎出关键词语,让学生领会“我”思想转变的内心活动。前句拎出“高大”、“仰视”二词,体会“我”对车夫的热情赞颂和表达的敬仰之情。后句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