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实验.doc

活性污泥法实验.doc

ID:56211414

大小:35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1

活性污泥法实验.doc_第1页
活性污泥法实验.doc_第2页
活性污泥法实验.doc_第3页
活性污泥法实验.doc_第4页
活性污泥法实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活性污泥法实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活性污泥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掌握活性污泥处理法中控制参数(如污泥负荷、泥龄、溶解氧浓度)对系统的影响;2、加深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3、掌握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K、Ks、Vmax、Y、Kd、a、b等的测定。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有氧参与的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整个过程包括微生物的生长、有机底物降解和氧的消耗,整个过程变化规律如何正是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内容包括:(1)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

2、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3)有机底物降解与氧需。1、底物降解动力学方程Monod方程:(1)Vmax-------有机底物最大比降解速度,Ks-----------饱和常数,在稳定条件下,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有机底物进行物料平衡:(2)整理后,得(3)于是有(4)而,F/M为污泥负荷。完全混合曝气池中S=Se,所以(4)式整理后可得(5)(5)式为一条直线方程,以为横坐标,(污泥负荷)为纵坐标,直线的斜率为,截距为,可分别求得、Ks。又因为在

3、低底物浓度条件下,Se<

4、,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的需氧率和其本身在内源代谢的自身氧化过程都是耗氧过程。这两部分氧化过程所需要的氧量,由下式求定:(11)O2-------混合液需氧量a----------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过程的需氧率b----------活性污泥微生物通过内源代谢的自身氧化过程的需氧率(12)以(污泥去除负荷)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可求得a,b值。一、实验设备1、带有挡板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池2、空气压缩机3、原水箱4、泵5、空气扩散管二、实验步骤-12-1、进入实验后,会出现“登录”对话框,请认真

5、填写班级、姓名、学号三项内容,它们将被记录到实验报告文件当中。同时还可以选择实验内容,选“不测定耗氧速度”,则实验过程中溶解氧浓度稳定在2.0mg/l,且不需要调节压缩机调节阀来适应活性污泥微生物变化引起的需氧量的变化,减少实验操作,简化实验内容。2、打开原水进水阀,弹出进水阀调节面板,调节阀的开度,向曝气沉淀池中注入原水。3、点污泥接种图向曝气池中接入培养好的污泥。4、点击压缩空气调节阀,并调整阀门开度,向曝气池中输入氧气。5、点击回流挡板高度调节的上下按钮,调节挡板高度,使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以保持实验过程

6、中曝气池中活性污泥微生物浓度(MLSS)稳定(1300-3000mg/l)。6、点击剩余污泥排放阀,调节阀门开度,以调整泥龄保持在一定的范围(5-15天)。7、观察右边的数据,并不断调整溶解氧浓度(Do)、活性污泥微生物浓度(MLSS)、泥龄(SRT)、污泥负荷(F/M),待其稳定后,开始记录数据。8、点击原水BOD调节的上下按钮来调整进水水质或者点击原水进水阀门来调节水量,以改变不同的污泥负荷(0.2-1.2)。9、调整溶解氧浓度(Do)、活性污泥微生物浓度(MLSS),使其稳定在上一次测定值,改变泥龄(SRT)、污

7、泥负荷(F/M),待其稳定后,记录数据。10、记录四组数据,实验完毕。一、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2、计算结果:-12-3、底物降解与底物浓度曲线:4、活性污泥增长曲线:5、底物降解曲线:-12-6、耗氧速度曲线:一、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终保持溶解氧浓度(Do)保持在2.0mg/l左右;2、在保持活性污泥微生物浓度(MLSS)(1300-3000mg/l)稳定的情况下,测定不同的污泥负荷(F/M)时的各项参数。MLSS的稳定靠溶解氧、回流比和泥龄的调节来实现。注意排泥流量,保持泥龄(SRT)在5-15天,

8、污泥负荷越高,增长的污泥越多,排泥量越大,泥龄也越短。-12-实验七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在我国,以至在全世界仍然是污水处理的主体工艺之一。近几十年来在活性污泥法的反应理论、净化功能、运行方式、工艺系统方面均取得了迅速发展,在工艺设计时需要进行方案的选择和优化。如果缺乏同类设计参考,随着原水水质、控制目标、运行方式的变化,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