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管窥.pdf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管窥.pdf

ID:56214008

大小:341.0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21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管窥.pdf_第1页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管窥.pdf_第2页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管窥.pdf_第3页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管窥.pdf_第4页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管窥.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管窥.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JournMofNamingNormMUnive~ity(SociMScience)新型社会与区域经济研讨会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管窥周雪(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河南信阳464000)摘要: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既活跃了网络气氛,又表达了网民的鲜明个性,因此倍受网民的追捧。仿拟是网络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传统语言学对于仿拟的研究仅限于在修辞范围内进行,本文将以模因论为视角,结合网络语言中仿拟的特点,对网络语言中的仿拟现象进行了分类,以期为网络新词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关键词:模

2、因论;网络语言;仿拟一、模因论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家RichardDawkins(1976)在自私的基因(TheSelfishGene)一书中提出了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即模因(meme)。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它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成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Blackmore,1999)。因此,它可以是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的模式,也可以是科学理论、宗教信仰、决策程序、惩罚模式、客套常规等等。简而

3、言之,任何想法、说法和做法都有可能成为模因(何自然,2005)。联系语言而言,模因论为语言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在模因的作用下,词语得到复制,创造词语的创意也同样得到复制,从而形成人和语言的互动模式,从中可以窥探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何自然,2007)。二、仿拟修辞仿拟指仿照某种现成的语言形式拟创造出一个临时性的新说法的修辞方法(徐国珍,2003),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其作用犹如润滑剂,能使语言诙谐幽默,营造愉悦气氛,又能嘲笑荒唐愚昧,讽刺

4、社会邪恶现象。同时它又是一种构词手段,能产性强,许多新词新语就是凭此创造的。(罗胜杰,2009)仿拟是一个眼下日趋走红的辞格“明星”。它被广泛地运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在人们的日常口语中,在新闻标题中,在文学作品中无处不见仿拟格的运用,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里,仿拟格被广泛地运用于网络语言中。三、模因和仿拟的关系模因论与仿拟这一修辞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仿拟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被仿的部分,表现为某种既成的语言形式,称为本体,另一部分是仿本体而拟创造出来的新的语言形式,称为仿体。根据模因学理论,本体即为模因,仿体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结果。(罗胜杰,2

5、008)作者简介:周雪。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讲师,研究方向:语用学与英语教学。基金项目:小义受j师范I·l:教帅培养计划资助。-——488--——从模因论的角度看,模因复制和传播方式基本上是重复和类推两种。重复是模因复制与传播的手段之一,有直接套用和同义异词两种类型。话语中使用各种引文、口号,转述别人的话语,交谈中引用名言、警句等等,都是直接套用。遇到与原语相似的语境,模因就往往以这种方式来自我复制和传播。同义异词即信息相同但以异形传递(何自然,2008)。重复是基因型模因的主要传递方式,可体现为相同信息的直接传递和异形传递。不管采用哪种形式,它所传递

6、的始终是同一个信息,只是传递的方式不同而已——同形或异形,传递前的模因和传递后的结果为同一事物,二者在本质上一致。然而,表现型模因的传播方式——类推则是仿拟生成的有力支撑。类推也叫类比,它基于人类的客观现实基础。借助类比,人类往往能在生活与工作中“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这一点早在仿生学中就得到体现。(易康,2010)四、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它既可为了交际的目的而自觉地遵循现行书面语言的一般规律,又可根据网民各自的目的自发地创新语言。网络语言在现有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仿拟是最常用的修辞

7、手法之一。网络中的语言具有临时性和偶发性特点,易辩易记的仿拟修辞方可得到网民的追捧。简洁性和概括性强的仿拟,常被广泛使用,逐渐固定下来,进而形成仿拟固定可循的格式。网络语言中的仿拟修辞必须同时具有现成的本体和仿体。仿拟的本体必须是人们所熟知的语言,网络语言中的仿拟注重本体与仿体的形似性,追求仿体与本体在格式语调上的一致。(彭俊光,2010)对于仿拟的分类,不同的学者分法各异。从最初陈望道先生的拟句、拟调到徐国珍的《仿拟分类面面观》中的16种分类,仿拟的分类经历了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学术界公认的看法是将仿拟分为“仿词”、“仿语”、“仿句”和“仿篇”。(徐国珍,

8、2003)对于仿拟的研究发现,仿拟中的模因具体表现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