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oc

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oc

ID:56229668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2

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oc_第1页
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oc_第2页
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oc_第3页
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oc_第4页
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效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济源市河苑街小学杨二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呢?窃以为,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都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我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发现,有效地“提问”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一、有效的提问,指向性明确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问之后,满心希望学生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可是学生往往答非所问,半天回答不到点子上,浪费了课

2、堂上宝贵的学习时间,导致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学生收获甚少。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老师的提问指向性不明确,学生不知道往哪个内容上回答。比如:我听过一位老师讲授《轴对称现象》的内容。老师首先出示了世界各地的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建筑物照片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一个问题:“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的答案是“这座建筑真美呀”、“人民大会堂真壮观呀”等等,很难将观察点集中在“轴对称”的数学现象上。细究原因,问题就出在老师的提问上,因为教师让学生谈“感受”。如果换一种问法:“你发现这些建筑在构造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就会从单张图片中跳出来,致力抽象出共同的特点——“对称”现象,

3、然后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及思维能力。二、有效的提问,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还是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显然是后者。这就需要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轻做题结论,重思维过程。我们教师设计的问题,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我在讲解人教版数学第一册“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后,设计了一节练习课。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环节,

4、让孩子们根据生活中熟悉的信息编一道与本节课有关的应用题。其中有一个同学编了这样一道题:“一包虾条一共有50根,小明吃了8根,小红吃了10根,小红比小明多吃了几根?”同学们很容易就进行了解答。如果我要的只是这个答案,这个问题到此就可以结束了。可是,我想这道题中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多了一个条件没有用,于是,我就进行追问,引起学生思考:“你们为什么不用‘一共有50根’这个条件呢?”学生们很快地说出了它是一个多余的条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那我们能不能再提一个问题,让‘一共有50根’这个条件不多余呢?”孩子们经过了片刻的思考,有的同学提出了“还剩多少根虾条?”的问题并进行了解答。

5、到此我的点化作用出现得很及时:“通过这两道题,你明白了什么?”孩子们通过思考,明白了要学会选择有用的条件来解答问题,不要盲目地把所有的条件都用上。课堂没有就此结束,我又抛出的问题是:“你能根据‘一包虾条一共有50根’,‘小明吃了8根’,‘小红吃了10根’这三个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比比看,哪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提问使孩子们个个充满了激情,积极思考,他们整整提了10余个问题并一一做了解答。学生的问题如下:问题1:小明比小红少吃了几根?问题2:他们俩一共吃了几根?问题3:他们俩谁吃得多?问题4:他们俩谁剩得多?问题5:小明吃了8根后,还剩几根?问题6:小明吃了

6、10根后,还剩几根?问题7:把一包虾条分给两个人,两个人都一样多,每人吃得是几根?问题8:如果让他俩吃得一样多,小明还能再吃几根?问题9:如果让他俩吃得一样多,小明还能再吃几根?思考让学生走进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由此可见,思考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老师必须树立“用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想,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好数学。三、有效的提问,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课堂教学中,老师会设计很多问题,有的老师设计的提问价值含量较低,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没有很大的好处。只有能够引起

7、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这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探究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是指那些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早在1912年美国的史蒂文斯(Stevenes)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在教师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问题,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做直接的回忆或对具体事实做回答,而很少要求学生做高水平的思维。由此可见,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提问虽多,但却很少是探究性的。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学会提探究性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重点处,知识的难点处,知识的新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