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ppt

常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ppt

ID:56370680

大小:58.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6-13

常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ppt_第1页
常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ppt_第2页
常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ppt_第3页
常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ppt_第4页
常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常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呼吸内一科苏海波1概述(GENERALDISCUSSION)药物简介血凝、抗凝与纤溶系统常用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抗凝溶栓治疗护理重点2一、药物简介1、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抗凝血药包括:非肠道用药抗凝血剂(如肝素)、香豆素抗凝血剂类(如华法林)。2、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3、常用的纤维蛋白溶解剂(溶栓药)包括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等。抗凝治疗能够给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急性冠脉

2、综合征、心瓣膜置换术后等心血管病患者,特别是有卒中高危因素的心血管病患者带来益处。3二.血凝、抗凝与纤溶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在体内循环之所以能成为流体状态,是由于机体内存在着抗凝血系统。正常时以抗凝血为主,而血管肾损伤时以促凝血为主。这两种系统功能紊乱平衡失调时就会出现血液循环的病理变化。41、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水解活化的连锁反应,最终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稳定、难溶的纤维蛋白,网罗血细胞而成血凝块。参与的凝血因子包括以罗马数字编号的12个凝血因子和前激肽释放酶(prekallikrein,Pre-K)、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

3、,Ka)、高分子激肽原(highmolecularweightkininogen,HMWK)、血小板磷脂(PL或PF3)等。许多凝血因子都是在肝脏合成,其中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还必须有维生素k的存在,因此肝病或维生素k缺乏都影响血凝过程。5凝血过程::①在血管或组织损伤后,经一系列凝血因子的递变而形成因子Xa;②在后者与Ca2+、因子V和血小板磷脂的作用下,是凝血酶原(因子II)变成凝血酶(IIa);③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因子I)变成纤维蛋白(Ia),产生凝血块而止血。62、抗凝系统的作用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ATⅢ)和

4、肝素。At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它与凝血酶通过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相结合。形成AtⅢ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的作用,从而阻断凝血过程。肝素可以与ATⅢ结合,大大加强ATⅢ和凝血酶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73、纤维蛋白溶解构成血栓的血纤维溶解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分为两个阶段,即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的降解。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一般不能再出现凝固,而且其中一部分有抗血凝的作用。4、血小板与凝血血小板对血液凝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血管创伤发生后,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于创伤处,形成血栓。8三.常用的抗凝药

5、、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一)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成分为酸性粘多糖,常用低分子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钙。【药理作用】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静脉注射后,抗凝作用立即发生,这与其带大量负电荷有关,可使多种凝血因子灭活。这一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At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它与凝血酶通过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相结合。形成AtⅢ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9【临床应用】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塞。2

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应早期应用,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3.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抗凝。10【不良反应】应用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一旦发生,停用肝素,注射带有阳电荷的鱼精蛋白(protamine),每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部分病人应用肝素2~14天期间可出现血小板缺乏,与肝素引起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关。肝素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但妊娠妇女应用可引起早产及胎儿死亡。连续应用肝素3~6月,可引起骨质疏松,产生自发性骨折。肝素也可引起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素质、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

7、患者、孕妇都禁用。11【用法】预防及治疗目的采用皮下注射,血液透析是血管内给药。皮下注射注意:(1)在注射之前不要排出注射器内的气泡;(2)患者平躺后进行注射,应于左右腹壁前外侧皮下组织内交替给药;(3)注射时针头垂直刺入而不应成角度,在整个注射过程中用拇指和食指将皮肤捏起,并将针头全部刺入皮肤皱褶内给药。12(二)香豆素类香豆素类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故称口服抗凝药。有双香豆素(dicoumarol)、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等。它

8、们的药理作用相同。13【药理作用】香豆素类是维生素K拮抗剂,在肝脏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